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改下高中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探

【作者】 柳江福

【机构】 永昌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摆正教学与自主的关系
  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学习者把握自己的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已经从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学习计划的管理者以及学习资源本身( learning resources)( Little,1991);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学习内容和过程;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学生被鼓励自主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反思,自我进步的能力,即学生的元认知调节和监控能力。当然,这并不等同于放任自由,教师要协助学习者制定计划、执行学习计划和评价学习结果。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获得计划、实施和评价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这需要教师把握适度,要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否则,容易打击学习者的信心;但如果过于轻易得到教师的帮助,学生就失去一个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与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时,笔者发现,教师虽然知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重要性,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还是占据了主要的教学时间,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教师表达了他们的焦虑,如果让学生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将会偷懒或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所以,他们总是不能放心把时间交还给学生。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左右了他们的学习,虽然他们认为自己的努力也相当重要。这说明教师和学生还是没能转化师生观念,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造成他们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在目前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我们的教学应该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挖掘自主学习的潜力,从而监控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 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正确和远大的动机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和源泉,学生学习外语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在动机的激励下产生行动并指向一定的目标。    
        就其本质来说,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有目的地获取书面信息,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 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那些学习动力很不足的学生,应从利用外在的奖励入手。首先激发他们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具有了起码的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毫无疑问,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的又一个重要感情因素。动机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而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对这种语言产生强烈的兴趣,总是能坚持进行阅读的学习,不断反思自己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当然,他们的阅读效果比前者要好得多。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指导“学法”上下功夫。
  从问卷调查中看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课前不自主预习,课后复习、阅读资料又少,多数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学法”指导要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密切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获取的知识不仅要靠课堂,而且还要靠自己课外自主学习,钻研教科书,反复消化,进一步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形成学生主动自学的习惯,就能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可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记笔记等。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习就有了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追求好的学法,尽力采用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去从事学习活动,教师的学法指导也就落到实处,易被学生所接受、掌握和应用。     
  四.加强学生阅读策略方面的训练    
  在《英语阅读教学》(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一书中,Grellet(2000)提出,阅读理解的步骤如下:浏览(标题、长度、插图、字体等)→ 预测内容、功能及文体结构 → 快速略读 → 确认或修正预测 → 进一步预测 → 更加仔细地阅读。并在此基础上,Grellet提出阅读应该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1)阅读技能,主要涉及语言视觉理解微技能训练项目。2)理解能力,理解作品的意图和功能,把握作品结构与作品类型的关系。就语句和段落而言,Grellet强调了识别主旨句(topic sentence)的重要性以及具有区别主旨句和论据(supporting details)能力的必要性。同时,还应加强识别语篇粘和手段(cohesive devices)和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s)的能力。3)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理解训练。Grellet指出针对非语言因素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内容;比较技能(将文字信息与相关图片、表格等进行比较);信息转换(将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字表格或其他图形);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答案,做事情的方法、步骤等)。4)评估阅读材料。Grellet认为学生必须充分领悟作者的意图、观点及可能存在的偏见等。如:正确区别陈述事实的语句与表达观点的句子。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作者的观点和意图通常通过语气、遣词造句及修辞技巧等表现出来。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无论从问卷调查结果还是和学生老师座谈,笔者都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策略概念模糊,能够灵活使用的学生更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花费时间来培养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笔者认为,惟有通过培养上述的阅读策略,才能使学生养成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方式、安排阅读任务、监控阅读学习的过程、评估阅读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学习。   
  五.认真挖掘教材,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对于那些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要大胆摈弃。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学困生要给予特别关注。
  六.自主阅读,完成阅读档案袋。   
  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感受。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评价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在此,笔者推荐一种能促进学生自我参与、自觉感悟的发展性阅读评价工具----阅读档案袋,旨在有效评价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开始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化的阅读时间活动,并由学生有意向地收集阅读推进的信息和证据,学生真正切实地负责选择和提交能证明自己阅读努力过程的证物,如:阅读日志;学生对阅读过程的书面反馈、言语报告、课堂讨论或访谈记录;个性化读书档案、读书计划;口笔头阅读反馈、读后感、故事角色扮演等。由于学生反思意识弱、自我评价能力差,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操作的自我评价和反省表,作为日后学生相互推介和交流的有利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