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英语教材的有效利用
【作者】 李 伟
【机构】 潍坊市坊子区凤凰街道李家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仅仅学习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思维,有所创新,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本文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主要谈到了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加强单元整体教学,提出了一些有关阅读,语法,听力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熟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裁剪、整合或补充,从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转变,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因为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因素而不得不成为教材的奴隶,备课、施教都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我们常常教导我们的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其实我们更应该对自己说:不要死教书、教死书。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对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与设计,学会用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
一、教材定义帮助教师更好把握教材
要学会对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与设计,我们首先得弄清教材的定义。
一提起教材,人们往往想到学校发给学生供课堂教学使用的教科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教材确实就是那几本形孤单影的教科书。然而,现在的教材已经今非昔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作业本、活动手册、故事书、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当然,教科书也不是单纯的几本书,就目前的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手册及课外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六条: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也要求我们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取舍或调整帮助教师更好使用教材
我们在英文文献里经常看到materials adaptation一词。它有“教材的改编”“教材的改写”之意。语言教学中的materials adaptation 是指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扩展、调整教学顺序、调整教学方法。从这段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的单元进行整体取舍;对教材某一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删减;对教材的使用目的和教学要求作宏观的调整或者对教材进行整体补充。再细一些,教师可以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局部内容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扩展、调整等。下面辽师大版教材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所接触过的方法。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
我们的辽师大版教材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人性化的选择。
我们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时,不能盲目删减。一般来说,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教师不能根据主观臆断或个人偏爱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b、对教材内容的删减不应该影响教材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c、删减内容的比例不宜太大,否则应该重新选择教材;d、不能一味为了考试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
2、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即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呈现的拓展(extension)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
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补充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可能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b、补充的内容不能过多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c、不能单纯为了考试的目的而补充内容,尤其是不能补充大量的复习题和模拟考试题;d、补充的内容最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e、一般情况下,补充的内容不宜作为阶段性或期中考试的考察内容。
3、替换教学和活动:
过多地删减或补充内容可能影响教材的整体结构。在没有必要进行完全删减或补充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教材的局部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例如,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单元的阅读篇章还可以,但阅读理解练习题设计得不合理,那么就可以自己设计练习题,替换原有的练习题。
4、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
在一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减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口头讨论、进行写作训练等等。
5、调整教学顺序
虽然教材内容的安排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顺序是不可调整的。首先,难和易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顺序的安排并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其次,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现有水平、接受能力等,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可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第三,为了使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情,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也是必要的。比如学生周围发生了某件重要事情,而教材中的某个单元的内容正好与这件事情相关或相似,如果在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
6、调整教学方法
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材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
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仅仅学习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使教师成为一个教书“匠”。教师必须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思维,有所创新,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便是如此,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学会使用教材、活用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才是教师应追求的。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熟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裁剪、整合或补充,从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转变,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因为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因素而不得不成为教材的奴隶,备课、施教都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我们常常教导我们的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其实我们更应该对自己说:不要死教书、教死书。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对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与设计,学会用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
一、教材定义帮助教师更好把握教材
要学会对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与设计,我们首先得弄清教材的定义。
一提起教材,人们往往想到学校发给学生供课堂教学使用的教科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教材确实就是那几本形孤单影的教科书。然而,现在的教材已经今非昔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作业本、活动手册、故事书、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当然,教科书也不是单纯的几本书,就目前的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手册及课外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六条: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也要求我们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取舍或调整帮助教师更好使用教材
我们在英文文献里经常看到materials adaptation一词。它有“教材的改编”“教材的改写”之意。语言教学中的materials adaptation 是指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扩展、调整教学顺序、调整教学方法。从这段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的单元进行整体取舍;对教材某一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删减;对教材的使用目的和教学要求作宏观的调整或者对教材进行整体补充。再细一些,教师可以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局部内容进行删减、补充、替换、扩展、调整等。下面辽师大版教材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所接触过的方法。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
我们的辽师大版教材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人性化的选择。
我们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时,不能盲目删减。一般来说,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教师不能根据主观臆断或个人偏爱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b、对教材内容的删减不应该影响教材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c、删减内容的比例不宜太大,否则应该重新选择教材;d、不能一味为了考试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
2、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即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呈现的拓展(extension)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
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补充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可能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b、补充的内容不能过多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c、不能单纯为了考试的目的而补充内容,尤其是不能补充大量的复习题和模拟考试题;d、补充的内容最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e、一般情况下,补充的内容不宜作为阶段性或期中考试的考察内容。
3、替换教学和活动:
过多地删减或补充内容可能影响教材的整体结构。在没有必要进行完全删减或补充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教材的局部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例如,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单元的阅读篇章还可以,但阅读理解练习题设计得不合理,那么就可以自己设计练习题,替换原有的练习题。
4、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
在一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减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口头讨论、进行写作训练等等。
5、调整教学顺序
虽然教材内容的安排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顺序是不可调整的。首先,难和易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顺序的安排并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其次,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现有水平、接受能力等,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可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第三,为了使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情,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也是必要的。比如学生周围发生了某件重要事情,而教材中的某个单元的内容正好与这件事情相关或相似,如果在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
6、调整教学方法
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材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
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仅仅学习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使教师成为一个教书“匠”。教师必须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思维,有所创新,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便是如此,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学会使用教材、活用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才是教师应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