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刘 丽
【机构】 三河市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通过创设愉悦情境,趣味导入, 探究设疑,走进生活,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教学 培养 学生 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美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美术课程所要突出和强调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需要具有健康心态与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认识。美术教育不能忽视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此次美术课程标准将其作为课程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农家些柴禾堆的各种秸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通过剪、贴等手段进行工艺创作达到艺术设计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二、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美术课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原动力,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呢?首先,以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在美术课中,不仅是按课本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在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其次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美术课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儿歌、谜语等语言形式,设置各种情境,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以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老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永远沉浸在快乐之中,达到寓乐于学到目的。
三、探究设疑,培养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观点出发,设疑是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美术学习过程本身是探究与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感受或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往往会遇到旧经验所无法解决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就会产生困惑。这时,教师适当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解惑,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从而兴趣勃勃地继续感受或表现,从中获取新经验,新技能。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从而提高其独立学习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五彩的烟花》一课中,我先拿出一张课前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的底稿让学生观赏,请学生说说老师画了什么?画得好看吗?学生们看后大多一脸迷惑,觉得摸不着头脑,明明看不出老师画的是什么呀!就在学生困惑时,我说老师要用画笔表演魔术了,我用画笔蘸上不同颜色,在纸上不同位置迅速染画一遍,在学生们的惊叹声中,梦幻、迷离、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紧接着我立即设疑:“是什么把五彩的烟花表现出来的呢?”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被激发,学习兴趣高涨,迫不及待地想寻找答案。在接下来的分阶段练习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油水分离的绘画表现方法,同时在练习比较中找到了掌握水分的控制技能及油画棒的用力着色能让画面效果更突出、更精彩的技能与道理。
四、走进生活,促发兴趣。
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色彩ABC》的教学中,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解,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于是我激发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颜色的欲望,孩子们先兴高采烈的琢磨着可以利用什么了做颜料?有的小朋友想到利用家里的榨汁机,有的说可以用石窝呀!还有的认为用手也可以的。等到正式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可谓是兴趣高涨,迫不及待的把自己做的颜料拿来给我看。展示成果的时候,大家又兴奋的讲述着自己都用什么东西才做出了如此鲜艳的颜料。用自己亲手酿制的颜料,谁都会格外的认真,同样也体验了绘画初期人们发现并运用颜料的心情。在课后延伸作业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告诉大家,“找找生活中还有许多色彩漂亮的东西可以直接拿来做画”这样,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轻轻松松的牢记了色彩知识,即验证了美术的多样性,提高了观察能力、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对学生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
对学生作品适当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时不用批评的语言,而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说哪里画得不好,而是说应该怎样画就更好了。只要在绘画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就给予表扬、鼓励。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求知和探索。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学生具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还要不断思考、探索,不断实践、总结,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充分、更完美的发展。从而迸发了对美的追求与热爱,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对于美术课来说,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动力。但兴趣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热情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 培养 学生 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美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美术课程所要突出和强调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需要具有健康心态与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认识。美术教育不能忽视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此次美术课程标准将其作为课程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农家些柴禾堆的各种秸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通过剪、贴等手段进行工艺创作达到艺术设计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二、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美术课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原动力,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呢?首先,以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在美术课中,不仅是按课本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在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其次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美术课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儿歌、谜语等语言形式,设置各种情境,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以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老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永远沉浸在快乐之中,达到寓乐于学到目的。
三、探究设疑,培养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观点出发,设疑是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美术学习过程本身是探究与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感受或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往往会遇到旧经验所无法解决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就会产生困惑。这时,教师适当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解惑,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从而兴趣勃勃地继续感受或表现,从中获取新经验,新技能。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从而提高其独立学习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五彩的烟花》一课中,我先拿出一张课前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的底稿让学生观赏,请学生说说老师画了什么?画得好看吗?学生们看后大多一脸迷惑,觉得摸不着头脑,明明看不出老师画的是什么呀!就在学生困惑时,我说老师要用画笔表演魔术了,我用画笔蘸上不同颜色,在纸上不同位置迅速染画一遍,在学生们的惊叹声中,梦幻、迷离、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紧接着我立即设疑:“是什么把五彩的烟花表现出来的呢?”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被激发,学习兴趣高涨,迫不及待地想寻找答案。在接下来的分阶段练习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油水分离的绘画表现方法,同时在练习比较中找到了掌握水分的控制技能及油画棒的用力着色能让画面效果更突出、更精彩的技能与道理。
四、走进生活,促发兴趣。
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色彩ABC》的教学中,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解,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于是我激发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颜色的欲望,孩子们先兴高采烈的琢磨着可以利用什么了做颜料?有的小朋友想到利用家里的榨汁机,有的说可以用石窝呀!还有的认为用手也可以的。等到正式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可谓是兴趣高涨,迫不及待的把自己做的颜料拿来给我看。展示成果的时候,大家又兴奋的讲述着自己都用什么东西才做出了如此鲜艳的颜料。用自己亲手酿制的颜料,谁都会格外的认真,同样也体验了绘画初期人们发现并运用颜料的心情。在课后延伸作业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告诉大家,“找找生活中还有许多色彩漂亮的东西可以直接拿来做画”这样,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轻轻松松的牢记了色彩知识,即验证了美术的多样性,提高了观察能力、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对学生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
对学生作品适当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时不用批评的语言,而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说哪里画得不好,而是说应该怎样画就更好了。只要在绘画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就给予表扬、鼓励。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求知和探索。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学生具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还要不断思考、探索,不断实践、总结,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充分、更完美的发展。从而迸发了对美的追求与热爱,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对于美术课来说,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动力。但兴趣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热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