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作者】 邱金艳
【机构】 无棣县海丰街道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高效课堂,在几年之前对于我来说,一无所知,不能理解高效为何意。翻看了很多资料,发现了他们对于高效的解释。一个课堂要高效,需要达到这样一些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但是当我看到这些,我的第一感觉复杂,第二感觉很头痛。对于这些特点,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东西买卖中的物美价廉。但是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物美价廉的东西。以我理解的,我们只能说争取追求更高的性价比而已。我认为高效的目标应该是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讲解,让学生学会更多的东西。要到达更高的性价比,我认为不外乎在这些方面下手,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三是教育的硬件设备。但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硬件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这些都是外因,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学生才是这个学习主体,他们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动都是影响我们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率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想让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就要把他置于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去。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教师备课要充分。
我们的课堂上既然要放手,那课前的准备工作就必须是充足的。备课过程中,除了根据大纲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信心才是再学习的大前提。
二、适当的时间安排
高效的课堂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少讲、精讲。从其他一些学校的经验来看,基本都是要求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练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把握时间,尽量节约时间。比如语言要精练,少讲口水话。适当的借助小黑板、多媒体等。总之把教师用的时间尽量压缩到最低限度,能在开外时间完成的东西尽量都不要放到课堂上。教师还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性价比。
三、适当的激励机制
我觉得课堂要面对全部学生,我们上课不能只针对某一部分学生。所以前面提到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差生考虑在内,使我们的补差这一工作在上课中就得到体现。没有几个学生是天生就不喜欢学习的,只要他有兴趣,感觉到有信心,感觉到老师的重视,那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他应该不会排斥你的课堂的。在他做得好的时候要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总之我认为信心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有信心才能做好一切。
四、在教学实践中创立“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手段。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为迁就学生而放慢节奏,搞“一碗水端平”,学生的思维节奏变得更慢,最终陷入“疲软”的状态,形成“少、慢、差、费”的格局。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制约着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高效发挥。
我们提倡“快节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不做无效劳动,一节课能讲完的不占用两节;两节课能讲完的不占用三节或四节。要尽可能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巩固、完成。教师除课下认真备课,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训练的速度、质量、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讲,要讲、练、巩固、提高、扩展有机地结合、统一,需要各有侧重。要敢于向自己挑战,否定旧我,塑造新我,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速度、要效率。在安排教学内容上,要保证教学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丰富、多层而有效。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教学方式,分清轻重,向课堂要效率,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加快教学节奏,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精讲精练,点到为止。努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严谨、有效、高效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中。
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象,调动起学生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关于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的自然知识都激发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于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①共有几种类型的云?②表格如何设计简洁明了?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把各种云的光彩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说明,突出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特征。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于漪曾说过:“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诚如是,假如学生的兴趣都被我们语文老师激发出来了,何愁学生语文学不好,何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行。
当然,一堂课,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用一个尺度去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上好一堂课也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这三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总结。总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才能达到高效课堂。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但是当我看到这些,我的第一感觉复杂,第二感觉很头痛。对于这些特点,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东西买卖中的物美价廉。但是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物美价廉的东西。以我理解的,我们只能说争取追求更高的性价比而已。我认为高效的目标应该是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讲解,让学生学会更多的东西。要到达更高的性价比,我认为不外乎在这些方面下手,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三是教育的硬件设备。但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硬件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这些都是外因,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学生才是这个学习主体,他们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动都是影响我们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率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想让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就要把他置于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去。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教师备课要充分。
我们的课堂上既然要放手,那课前的准备工作就必须是充足的。备课过程中,除了根据大纲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信心才是再学习的大前提。
二、适当的时间安排
高效的课堂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少讲、精讲。从其他一些学校的经验来看,基本都是要求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练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把握时间,尽量节约时间。比如语言要精练,少讲口水话。适当的借助小黑板、多媒体等。总之把教师用的时间尽量压缩到最低限度,能在开外时间完成的东西尽量都不要放到课堂上。教师还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性价比。
三、适当的激励机制
我觉得课堂要面对全部学生,我们上课不能只针对某一部分学生。所以前面提到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差生考虑在内,使我们的补差这一工作在上课中就得到体现。没有几个学生是天生就不喜欢学习的,只要他有兴趣,感觉到有信心,感觉到老师的重视,那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他应该不会排斥你的课堂的。在他做得好的时候要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总之我认为信心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有信心才能做好一切。
四、在教学实践中创立“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手段。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为迁就学生而放慢节奏,搞“一碗水端平”,学生的思维节奏变得更慢,最终陷入“疲软”的状态,形成“少、慢、差、费”的格局。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制约着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高效发挥。
我们提倡“快节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不做无效劳动,一节课能讲完的不占用两节;两节课能讲完的不占用三节或四节。要尽可能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巩固、完成。教师除课下认真备课,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训练的速度、质量、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讲,要讲、练、巩固、提高、扩展有机地结合、统一,需要各有侧重。要敢于向自己挑战,否定旧我,塑造新我,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速度、要效率。在安排教学内容上,要保证教学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丰富、多层而有效。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教学方式,分清轻重,向课堂要效率,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加快教学节奏,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精讲精练,点到为止。努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严谨、有效、高效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中。
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象,调动起学生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关于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的自然知识都激发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于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①共有几种类型的云?②表格如何设计简洁明了?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把各种云的光彩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说明,突出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特征。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于漪曾说过:“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诚如是,假如学生的兴趣都被我们语文老师激发出来了,何愁学生语文学不好,何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行。
当然,一堂课,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用一个尺度去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上好一堂课也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这三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总结。总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才能达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