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捕捉瞬间灵动,绽放课堂精彩——浅谈如何建构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作者】 汤巧云

【机构】 滨海县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是科学,数学充满思维,充满抽象,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激情飞扬,充满生命的活力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得以自然回归,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构建”。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进有效的动态生成,营构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一、精心预设,满足学生需要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我们在课前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堂前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合理预设并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要给学生多一点自学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提问的机会,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直接经验有所估计,使教学成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实时“生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
        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问学生:“你们能不能把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各抒己见。
        生1:我是这样分的,纸做的分一类,硬币的分一类。
        师:你的分法不错! (老师眼中充满期待)
        生2:我是这样分的:一分的归一分,二分的归二分的,一角的归一角的,一元的归一元的……
        师:很好!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虽然没达到预想,但我还是耐心地引导)
        生3:老师,我是这样分的,把元的分一类,把角的分一类,把分的分一类。
        师:你的分法更特别。这三位同学的分法真的很棒!大家给他们鼓鼓掌。(为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而兴奋、激动)
        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分法,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绽放着思维灵动的光芒,这些精彩的生成,由于老师预设越周密,灵活地利用,使课堂充盈着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二、理智“生成”,为“预设”添彩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面对课堂上的提问,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必然的。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的预设,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预设,随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设方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实施方案。正确地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仅不会偏离教学目标,反而能为之前的预设增添光彩。
        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一道应用题:六(1)班有男生20人 ,是女生人数的80%,女生有多少人?一位学生回答:“20×80%=16(人),他刚说完,其他学生马上喊起来“错了,列式错了!”我看到那位学生无助的眼神,没有马上否定,机灵一动,说:“那应该怎样改,列式就对了?”学生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言,该生也立刻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教室丽充满了笑声……虽然没有完全按照预设的环节走,但教学显得很自然、流畅,并且也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
        正如一首小诗所说的: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将学生的不同观点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修正、辩驳中观点得到一致,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三、妙解偶发事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力的一个场所,它不完全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会出其不意的闯入课堂中来。但很多教师将这些偶发事件视为课堂“最大的干扰”。如果能正确处理这些偶发事件,发挥教学机智,使这些意外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精彩将不约而至。
  记得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分类》时,设计了给玩具分类的环节:我给学生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小球和塑料菠萝玩具,让学生来分一分,并请拿同一种玩具的同学站到一个圆圈里。学生积极地要求来分类,可是这时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我准备的玩具有些是带响哨的,被学生一捏发出“吱吱”的叫声,大家一阵哄笑。我装作没听见,悄悄地去制止学生,可学生更加变本加厉地偷偷去捏。我机灵一动,因势利导,让学生分小组都来捏一捏,试一试,然后问:“你们有没有找到新的分类方法吗?”引导学生可以按声音分类,学生情绪高涨,都争着要发言……结果课堂教学顺利地完成了,可谓有惊无险。在这环节中我巧妙地利用偶发事件因势利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精彩了课堂。
  数学课堂是展示活力和魅力的神圣殿堂,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整合过程,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有效的动态生成。有效的动态生成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灵动,充满智慧和创造。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我坚信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会让学生学的更快、更轻松,我们也会更快乐更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