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立足学生立场,促学生成长

【作者】 张佳迪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创造。”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放手能让他们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立足学生立场,这样我们才能在其中发现闪光点,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完善、延伸课本上的内容。 
        关键词:立足 学生立场  成长
        学生立场,就是一种教育的敞亮。因为我们具有了学生立场,教材分析就多了一分对学生理解,教学设计就多了一分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学现场就多了一分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就多了一分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立足学生立场,全面进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相同的一节课,不同的教学设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设计的再花哨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其实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我们教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深挖教材,选择真正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跳跃,我经常会把音乐游戏,歌舞律动融入课堂,在《我是小鼓手》的教学中,孩子们把板凳当作鼓,随着音乐敲得有模有样,不亦乐乎,他们还会向我建议,这个节奏配上去不好听,我想试试用这个节奏,学生自主创编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教学《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战场的情境,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玩具兵们的表演时,立即情不自禁地纷纷站起来,他们踏着音乐的节拍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有的手握钢枪、有的吹起军号、有的瞄准射击,还有的把手放在眼睛上向远处眺望,个个精神百倍、斗志昂扬,整个课堂俨然成了一个战场;在遇到少数民族题材的内容时,
        二、立足学生立场,还学生开放的课堂
  研讨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开放”一词,开放的教学设计、开放的大问题设计,是的课堂上老师不仅问题的设计要开放,其实开放的心态也是关键。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问题的设计很重要,如果你问题设计的不够开放,就会导致动态资源生成不够,就没法形成互动。比如我们音乐课堂上经常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如果你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啊”,学生就会回答“欢快的、活泼的、开心的”或者“抒情的、优美的”,就这些固定的答案,但如果你换一个问法,这样问“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就会说说出很多不同的感受,“我感受到她们很开心、很幸福”,或者“感觉很优美,但还有一点点忧伤”,老师就会问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受呢?学生又会说出很多理由,记得这学期,上二年级的一节课《两只懒乌鸦》,我让学生体验最后一句“哎呀哎呀呀呀,哎呀哎呀呀呀,懒得没法说,懒得没法说”这要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唱,孩子们有的说生气的,有的说是有趣的,很显然这种体验的还是不正确,于是我就停下来,不急于进行下面的教学,也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多唱几遍多体验一下,最后有孩子站起来说道“老师我知道了,这是一种无奈的心情,实在是太懒了,那他们没办法了”我当时非常激动,他体验的完全正确,而且二年级的小朋友居然会说“无奈”一次,太让人惊讶了,当时大力的表扬了他一番,马上又有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老师,我觉得唱这一句的时候还要加上手势和眼神会更加好”,我说“那你来演示一下呢”她马上就走上前,活灵活现的表演了一下,底下的学生都为她鼓掌,后来全班同学唱这一句的时候语气、表情动作都非常到位,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设,所以有时候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要真正做到重心下移,首先心态就要开放,不要因为怕他们不会说,或者说不好,然后全都自己来,如果这样的话,学生就永远不会说,我们要放下心,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做,这样课堂才会出现动态资源,老师再去捕捉、提炼,课堂就会变得生动起来了。
        三、立足学生立场,提升学科育人价值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大家基本上都不去接触舞蹈这一块,因为舞蹈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面对的学生多,二是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在音乐课堂上很难去操作,我们经常发现很多老师在进行完歌唱教学后稍微让学生体验一下,舞两下就算了,但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不能让学生在歌唱上取得了进步,舞蹈上却停滞不前,恰恰舞蹈更能培养学生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所以这一次我们想要进行一个新的突破,在课堂上不仅要把歌曲唱到位,也要把舞蹈教学夯实,所以我们就备了一节《我的家在日喀则》,这是一节歌唱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课,也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也是给我自己一个新的挑战。在上课之前我一直很忐忑,因为五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也都长大了,在课堂上会不会不好意思站起来舞蹈呢,这一直是我最最担心的问题,记得去年上四年级的一节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尝试教了几个简单的傣族舞动作,很多同学都不大好意思跳,特别是男生,所以我一直不敢去尝试上这样一节课,怕到时孩子们在课堂上都不愿意去表现。后来同事们也都给我鼓励加油,没关系,我们就先上一节试试到时在做调整也可以,没想到第一次上下来效果还不错,基本上每个孩子都非常感兴趣,跟着我一起随着音乐舞蹈,虽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起码最让我担心的问题没有发生,学生都还是很乐意表现的,所以我信心大增。初建课上下来我们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在教学环节上再做调整,比如如何把歌曲难点部分长音唱好,如何把踢踏舞步自然的融入在歌唱教学环节中等等。后来在重建课上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到位了,但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舞蹈美的这种体验,我们组又做了分析,于是,我们以一个藏族踢踏群舞视频导入,让学生对踢踏舞那种节奏感,整个团队舞步的整齐划一,从视觉和听觉上一下子受到震撼,后来老师又做了一个示范表演,让学生消除那些害羞、不好意思的感觉,教学过程中间多多关注学生的状态,让他们充分发挥,真正全方位的去感受美,体验美,最终来表现美!
  教育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更需要一双从学生立场看到问题的眼睛。有时候,我们蹲下来,牺牲了我们身体高度却换来了精神的高度。教育不只是慢的艺术,更是立场的艺术,因为立场,所以敞亮。我们因为具有了学生立场而智慧敞亮,学生因为老师的敞亮而自由自在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