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网络资源助我教学——以〈信用是金〉一课为例

【作者】 郑晓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强大的信息功能为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教师如何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资源服务于教学显得更加紧迫。本文结合个人在上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信用是金》一课时,怎样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资源 共享 情景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和普及,为人们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互联网将成为21世纪人们进行通讯、信息交流、教育的重要形式,也为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和自我提升提供了极大的信息资源。因此,学会从网上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新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现以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中《信用是金》一课为例,谈谈网络资源如何助我教学的? 
  一、利用网络工具共享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有的板块如网站、QQ、论坛等都可以借来为我所用,并成为我们自由展示、轻松交流、快乐共享的开放的网络平台。如果想展示自己的风采或学校的校容校貌,可以制作成网页发布在网上;如果有关于目前的教育话题,并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可以做回版主,发出帖子,兼听别人的见解,充实自己的观点等等。
  在《信用是金》一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了网站、学校共享站点、视频编辑软件和QQ群聊等网络工具。
  1、利用相关网站搜寻、下载资料
  平时我经常浏览一些与本学科有关的教育网站,及时搜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源。经常光顾的网站如: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教学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小学辅导网、 中央电视台等等。通过这些网站浏览、下载或上传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图片及视频等资料,做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同时,学校网站的共享站点也成为我们平时组内成员共享资源的场所。我们会把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件、视频等资料分门别类地上传到学校社会组的ftp各文件夹内,并经常从中寻查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为我们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在《信用是金》备课过程中我先后浏览了历史与社会教学网及学校的共享站点等,并下载了许多相关的课件与教学设计,了解他人的教学设计,学习他人的优点,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再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上网查找资料:如教学第一环节中的“三鹿奶粉事件”视频就是从百度视频搜索中找到的;第二环节中的“一块美金的故事”则是受一同事的课件中曾使用过奥康材料的启发,在百度键入“奥康诚信”搜寻后在浙商报网站上找到的;第三环节中“二十年间三把火”也是通过百度引擎在温州晚报网站上找到的;课堂结尾的FLASH歌曲《诚实信用好》则来自其他同行的课件。
  2、利用软件下载、转换、剪辑视频
  网络资料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并不是所有下载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都可以直接使用,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取舍、整合,文字、图片资料的处理比较简单,但视频的下载和剪辑必须要有专门的软件。为此我通过网络下载并安装了有视频下载、转换、剪辑功能的电脑软件RealPlayer、My Video Converter、 AVI MPEG ASF WMV Splitter4.09等。如本课中使用的“三鹿奶粉事件”视频就是通过百度搜索找到,然后在相关网站播放,通过比较选取最符合自己教学设计意图的《“问题奶”溯源》用RealPlaye软件下载,但下载的视频格式为flv用一般视频播放软件打不开,于是我又用My Video Converter软件转换格式,但视频时间过长共20多分钟,于是再用AVI MPEG ASF WMV Splitter4.09软件剪取其中的一段为我所用。
  3、通过QQ群聊探讨、解决问题
  QQ群聊是获取信息与人共享的又一条重要途经。平常我加入的是一些学科网站的群聊,如果工作中遇到一些小问题或小困惑,可以进入QQ群聊室,通过聊天,咨询别人,随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完成了本课教学设计初稿后,就上QQ群聊室与同行探讨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材料的选取上与问题的设置上听取了网友的许多意见,有的网友还为我提供了素材。如,在第二个环节有关诚信故事的选材上我原来选用是课本中的材料“海尔砸冰箱事件”,但有网友说这故事太旧了选一个新的、本地的更好,于是我替换上本地的事例奥康“一块美金的故事”。又如,对“一块美金的故事”的处理方法上我开始想有AB剧形式:出现情景1(附后)后给出两个选项A、向外商解释,洽谈加价 B、自认倒霉,不加价;出现情景2(附后)后也给出两个选项A、接受对方提议,不用亏本 B、拒绝好意,宁可亏本。让学生对AB两选项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但有网友提出这样容易约束学生思维,问题设置开放些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于是我改成了情景1后问:作为公司总裁,你认为该怎么办?情景2后问:这时如果你是公司总裁会怎么做?再如,有网友为我提供了反映不诚信的顺口溜“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理没数”,有网友认为这个顺口溜挺好有趣,但也有网友认为太灰色了,负面材料不能用的太多,我认为有道理就只好忍痛割爱了。
  二、巧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景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这就强调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重要性,然而,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弱,很难使注意力保持长时间集中,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较弱。因而,教师学会巧用网络资源,如影视、动画、图片或文字材料等创设情境十分重要。它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能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挥了潜能,提高了能力。
  在《信用是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巧妙地运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实,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很高。本人在教学情景创设中尤其注重以下几点:
  1、情景选择注重新近
  本课着重讲述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对于企业与社会的重要性:信用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失信必将失去所有发展的机会,社会生活同样离不开诚信。为说明企业守信的重要性,教材采用“海尔砸冰箱”树诚信的正面材料与“虞孚的故事”“南京冠生园”两个反面材料。这几个材料都比较旧比较远,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而“三鹿奶粉事件”是发生在最近的事件,学生自己都有亲身体会,“一块美金的故事”和“二十年间三把火”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永嘉和温州的事例,学生会倍感亲切、好奇,会更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2、情景故事注重延续
  学生好奇心强,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喜欢刨根问底。为了顺应学生的这个求知特点,我把“一块美金的故事”和“二十年间三把火”两个材料串成一线,把情景故事不断的加以延续。“一块美金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因为守信使奥康赢得了市场;接着,从点到面:温州的许多企业也像奥康那样凭自己的质量和诚信打开了市场,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链接网页新闻3月5日温州商报的报道:“应对金融危机,节约采购成本,缩短采购链条,国际连锁巨头相中温州鞋,来温举行鞋类采购洽谈会,希望与温企直接对接”;然后,再由现实追溯到历史:用“二十年间三把火”了解温州诚信观发展的曲折过程。这样的情景安排自然连贯,浑然一体,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3、情景呈现注重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有了疑问,才能唤起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材料中设置疑问,把情境教学与问题教学融合起来,才能发挥材料在情境教学中的真正作用。只有抓住情境契机设置问题,才能使由情境引发的兴趣得以持久、深入,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探求问题解决的办法。在本课的情景呈现上我尤其注意设疑。如,课堂导入用某品牌牛奶曾用过的广告语“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问:“你还相信这句广告语吗?为什么?”能很快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三鹿奶粉事件”;另如,“一块美金的故事”不采用平辅直叙的方式阐述故事,而是把故事化解为三段情景设置三个悬念,让学生做角色选择和故事竞猜。这样,既能激趣,更能导行,为树立正确的诚信观铺垫。再如,为引出温州诚信观的发展历程,在介绍了奥康的诚信故事后设疑:你想知道吗?20多年前的温州鞋业是怎样的一种景况,温州制鞋业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接着教师叙述:老师在温州晚报网站上找到一篇报道,题目是“二十年间三把火烧出温州诚信观”我还下载了反映这三把火的三张图片(展示图片)。有意思的是这三张图片都拍自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日期:杭州武林广场,8月8日,只不过年份不同。设问:到底怎样回事,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这样结合情景巧妙地设疑,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
  4、情景挖掘注重激情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诚信观。因此,在教学中挖掘情感教育的潜在因素,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是一大重要任务。在本课教学中除了采用“三鹿奶粉事件”、“一块美金的故事”和“二十年间三把火”正反两方面的三个事例,从宏观上落实诚信观教育外,还从细微处着手,挖掘了情感教育的因素。如播放视频“问题奶”溯源后,问:看了视频后你的心理有什么感受?学生纷纷表示:他们不道德,没良心,不诚信等。另如,在展示1987年武林门烧鞋事件及其原因材料之后,问:做为一位温州人,你看了这段材料后有什么感受?有学生说:为他们难过,感到耻辱等等。再如,在介绍了1999年的第二把火后,设问:与1987年的那把火比较,你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学生说:第一把火让人伤心,感到耻辱,但第二把火却让人高兴,感到自豪、光荣。学生的这些言语都是发自肺腑,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果不借助情景,教师一味的说理是绝对达不到效果的。
  三、借助网络平台深化教学效果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不仅教师自己要懂得利用网络资源,如有可能还可以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习,因为网络资源具有高效性、交互性和无限性等重要特点。如果指导学生运用恰当同样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好帮手。在本课的教学中为深化教学效果我特意向学生布置了以下的两个课外作业:“1、出一期以诚信为话题的黑板报,学习委员设计方案,在班级QQ群与同学交流讨论定稿。2、写一份“校园诚信你我共建”为主题的倡议书发表在学校论坛上,班长执笔,在班级QQ群与同学交流讨论定稿。”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我想这对培养学生的信息修养和信息能力不妨是一种尝试。
  当然,网络世界无奇不有,良莠俱存,作为教师我们同样需要学会控制,学会控制时间,甄别内容、注意方法。要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还应重视平时多留心,多关注与自己职业相关的资料,需收集的可整理归类,有感悟的也可发帖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网上资源的查阅、收集、归类、整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最终成为源于网络,又属于自己的职业资源,并提升为自己永久的工作能力。这样再利用的时候,就会信手拈来,并使运用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
  2、网上文章《浅谈生物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与查询》广西南宁三中 任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