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 王 艳
【机构】 神木县第五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特别是新教材浓郁的人文性、众多的生字词、较长的文本篇幅给一线的低段语文教师带来不少的困难。
在当前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程式化问题比较普遍。我们现在小学低段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是这样设计的: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后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检查生字词,接着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交流所得。阅读本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心智过程。这样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无疑是老调重弹,而我们低段学生好奇心很强的时间久了就对课堂失去了新鲜感。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方法、策略的不合适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活动多而学生活动少;师生讲授多而学生阅读交流少;课堂内分析内容多,而抓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语文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中自觉自发地摸索着符合学生、符合语文的教学规范,作为一名低段的语文老师,摸索的还要是更符合低段学生、符合低段语文教学规律的低段语文教学规范。为此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让学生感受趣味化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设教学情境是引发阅读动机的良师妙药。只有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学生才能积极地寻求知识,提高自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容,采出不同的办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妈妈是谁?长得怎样?”这样一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激发出来。
再如,学习《雨点》一文,我先形式通过投影片(天空片片乌云,落下几滴雨点),让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学生很快就把课文的意思理解掌握了。
除此之外,采用故事、猜谜语,对话交流、图画引入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均是我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拓展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时候。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 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发展。
二、让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兴趣,从而最终喜欢朗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分角色朗读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我采用指名或分组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的方式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如《北风和小鱼》一课,让学生戴上事先准备的各种头饰,使他们变成文中的各个角色,这样他们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两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这儿真好》、《蚂蚁和蝈蝈》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2)动作表演式朗读。如《春笋》一课的第一自然段,用连续的动词“唤”“冲破”“掀翻”把春笋出生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在朗读这一段时,我安排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竞赛式朗读
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最佳领读员”的评选活动,并将这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我把每篇课文中朗读最好的同学选出来在早自习时给全班当“小老师”领读。这样调动了学生读的积极性,参与性,也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4、配乐朗读
小学低年级同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他们对于音乐最非常感兴趣,所以在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兴趣,从而最终喜欢朗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就是让学生读出所感、所思、所悟、所疑,读出语感。多年的低年级教学经验告诉我,读的有效策略是讲究多样化朗读。
总之,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是容多方面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综合训练,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师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不随意抬高阅读的门槛,不人为设置阅读的障碍,相信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精心引领下,是可以逐步入门的。
在当前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程式化问题比较普遍。我们现在小学低段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是这样设计的: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后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检查生字词,接着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交流所得。阅读本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心智过程。这样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无疑是老调重弹,而我们低段学生好奇心很强的时间久了就对课堂失去了新鲜感。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方法、策略的不合适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活动多而学生活动少;师生讲授多而学生阅读交流少;课堂内分析内容多,而抓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语文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中自觉自发地摸索着符合学生、符合语文的教学规范,作为一名低段的语文老师,摸索的还要是更符合低段学生、符合低段语文教学规律的低段语文教学规范。为此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让学生感受趣味化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设教学情境是引发阅读动机的良师妙药。只有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学生才能积极地寻求知识,提高自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容,采出不同的办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妈妈是谁?长得怎样?”这样一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激发出来。
再如,学习《雨点》一文,我先形式通过投影片(天空片片乌云,落下几滴雨点),让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学生很快就把课文的意思理解掌握了。
除此之外,采用故事、猜谜语,对话交流、图画引入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均是我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拓展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时候。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 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发展。
二、让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兴趣,从而最终喜欢朗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分角色朗读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我采用指名或分组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的方式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如《北风和小鱼》一课,让学生戴上事先准备的各种头饰,使他们变成文中的各个角色,这样他们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两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这儿真好》、《蚂蚁和蝈蝈》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2)动作表演式朗读。如《春笋》一课的第一自然段,用连续的动词“唤”“冲破”“掀翻”把春笋出生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在朗读这一段时,我安排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竞赛式朗读
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最佳领读员”的评选活动,并将这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我把每篇课文中朗读最好的同学选出来在早自习时给全班当“小老师”领读。这样调动了学生读的积极性,参与性,也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4、配乐朗读
小学低年级同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他们对于音乐最非常感兴趣,所以在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兴趣,从而最终喜欢朗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就是让学生读出所感、所思、所悟、所疑,读出语感。多年的低年级教学经验告诉我,读的有效策略是讲究多样化朗读。
总之,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是容多方面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综合训练,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师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不随意抬高阅读的门槛,不人为设置阅读的障碍,相信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精心引领下,是可以逐步入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