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作者】 梁国珍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思想品德是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德育的要素涉及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规范,在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品质就是道德。学校是主要的育人园地,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的重任。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德育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下面我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品德  德育  兴趣  实践  调查
        一、故事讲解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二、善抓问题,引领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和实践
  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 是德育教学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应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意不同的价值观,把握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切忌用固定的思路引导学生,充分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教师要自觉承担育人的责任,课堂教学中,要采取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该怎么做"为亲自试一试→你会怎么做→评价,让学生从怀疑中,通过生活的细节,通过有效的参与,通过教师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标准。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在教学中,主动承担 起育人的责任,通过挖掘教材,抓住生活的细节,培养观察习惯。通过巧用教材,引领学生进入生活的大门。通过抓住主要问题,让学生体验和实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只有让学生参与,多角度看问题,才能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 
  三、引导学生去做社会调查
  判断需要信息,信息需要实际调查。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安全”,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注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大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教育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广大教者都应当注意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方法,使学生德育教育同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