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程理念下需要怎样的教案

【作者】 胡升平

【机构】 高青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深深体会到,不仅仅是上课不会教了,甚至连写教案都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过去使用的现成格式的教案,对于新课程而言已经不适用。然而,教师们除了手中的一本老教案作参考之外,再没有可借鉴的资料。所以在我们对实施新课程的调研过程中,对于教案的写作显得尤为的重要了。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 教案写作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抓教师的教学常规。而抓教学常规之一就是要求老师认真写好教案。而从教案检查来看,多少教案流于形式。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就是教师用书的翻版,而教学过程只是简单罗列一些新课的条条纲纲的知识。这样的教案对教学丝毫没有价值。
        一、有关教案的含义
        教案是什么?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关于这个解释,有三个方面的修饰:1.在上课前就已着手准备的;2.是针对教学设计的;3.是一种方案。搞清这三个方面(特别是后面两个方面),也许就能够明确地知道:教案,绝不是简单的教学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的罗列,也不仅仅是教师授课知识的备忘录;而是教师在授课前针对教与学的情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实施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二、有关教案的重要意义:
既然教案是为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这就要搞清教学的本质。新课程下的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为主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它有四个要义:1.新课程下,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多边的活动过程;2.它是一种学习活动(当然活动主体是学生),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3.教师起组织,指导作用;4.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
因此,教案既要有教师教的方面,又要有学生学的方面。也就是说,既要设计教,同时又要设计学,这是其一;其二,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所以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组织,要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教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开展学。所以,那种只设计教(教师活动)的教案是不行的。第三,由于教学是在教师组织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因此,教案的设计必须遵照特定的教学规律来进行设计;第四,教师组织活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案的设计也要针对各种教学手段安排活动内容。
既然教案是一种方案,也要搞清方案的意义。所谓方案,就是工作计划。即工作或行动前预先拟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因此,教案就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任务规定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等内容。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讲,就是说要规划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时候做”等。
综合上述,新课程下的教案写些什么?首先,应深刻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重点应该在于教材内容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材内容的分析应该突出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等,确定这些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情况分析就是根据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所必须的前提知识与技能等掌握情况,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关键在于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这是有效教学的保证。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育教学规律,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如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2.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新课教学中,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是学生有效地参与;
        4.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5.设计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总之,教案在教学课堂上占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它可以很好的体现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学好这门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秀君.新课程理念下教案学习 2004,(5).
        [2]于长海课前教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科技博览2009(1)
        [3]孙丽萍. 论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写教案[J].教学探讨200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