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实践和探索

【作者】 陈 燕

【机构】 茂县蓝天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没有统一课标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日常教学的内容,既能够贴合儿童的特点,又能完成幼儿的基础性启蒙,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探索的角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课程 游戏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幼儿教育是提高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来源。随着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家长更是意识到“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少人把掌握了知识的多少、特长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助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目前幼儿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国家明令禁止幼儿园进行小学知识的教授。一边是教育部的规定,一边是家长的“需求”。纵观眼下的许多幼儿园普遍存在私立幼儿园仍然以教授拼音、算术、英语、舞蹈、绘画为主,公办幼儿园则几乎不会教拼音、汉字、英语,以做游戏、听故事、玩区域为主。这就直接出现了进入一年级的新生有的早就“啥都会”,有的“啥也不会”的尴尬局面,导致就读公办幼儿园的家长焦虑加剧,进而质疑老师的情况。如何实现教育的均衡,既能够兼顾孩子的天性,又能缓解幼小脱节的矛盾成为幼儿教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二、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这决定了他们很难坐得住、学得进。幼儿的天性就是“玩”,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尚失了学习的兴趣,创造和想象力的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应顺应幼儿“爱游戏”的天性,因势利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创设情境,合理设置游戏,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促进幼儿智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保证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三、幼儿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有的人可能会很羡慕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觉得老师带孩子玩游戏很轻松。其实幼儿教学游戏化表面简单,要将启蒙教育无形中融入游戏进行游戏教学既是一项技术活,又是一件极其需要老师的爱心和耐心的工作。如何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和知识启蒙,顺应幼儿天性,实现幼小衔接需要特定的策略。
  (一)营造轻松自主的游戏环境
  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要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会变得十分敏感。所以,老师积极营造轻松的自主游戏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努力增强幼儿的学习乐趣与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幼儿被自主游戏吸引能够很好地缓解离开父母的焦虑,又能够大大实现孩子的自主性,使他们可以掌握游戏规则、游戏要领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如此一来,游戏便可降低幼儿对教师、父母的依赖性,从而通过参与自主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如果教师要求过分严苛或者幼儿体验不到游戏的乐趣,极有可能出现畏惧、不情愿上幼儿园的情况。
  (二)精心准备教育游戏主题
  教学游戏化不等于教学随意化。只有教师抓住各个契机精心设计和准备主题,才能带领幼儿在游戏中动手、动脑,通过体验、思考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比如,元旦节快到了,我就设计了《迎新年》的主题。课前由家长和孩子提前完成手工品的制作,老师将教室布置上彩带、鞭炮,给每个学生制作一张贺卡。课堂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我们邀请孩子们来描述教室有哪些变化呢?孩子们七嘴八舌,不断思考该如何表达。接下来,我们又请每位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介绍谈谈自己是如何制作或者最喜欢自己作品的什么地方。对表达能力稍差的孩子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和表扬。最后由孩子们评选出最漂亮的作品,孩子们还可以自由组合邀请朋友一起与这些作品合影。最后等幼儿静下来,又继续引导过新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自然地就引出新年愿望,新年礼物。放学前老师把贺卡送给孩子们,宝贝,想不想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送上自己的新年礼物呢?为了表达对亲人和长辈的感谢,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去准备哦……
  (三)精准捕捉幼儿兴趣点。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关系到每个孩子的一生。不同的孩子可能在身体发育、智力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学龄段的孩子也会对不同的事务更加感兴趣。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和幼儿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和长处,关注每个孩子的活动和感受。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选用幼儿更加感兴趣的点来创设情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科学合理进行评价
  说起评价很多人以为中小学才需要,其实幼儿的世界就如同一张“白纸”,教师科学合理的评价更显得极为重要。有人觉得游戏结束后,教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其实课程游戏化教学在游戏之后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比如:课堂上对幼儿的过程行为进行正面强化即表扬做得好的孩子,课后还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等。幼儿教学游戏化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相互借鉴,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改进。用好评价的环节增强孩子的自信,也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
  总之,幼儿教学游戏化就是最大程度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同时,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技能。要体现孩子的主体性,又要兼顾游戏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燕,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读写算,2021(11)
  [2]卢金花,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策略浅谈,[J],中外交流,2017
  [3]石晓波,用游戏、快乐、理解承载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