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

【作者】 罗志军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要面对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要为将来的大学学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但是,从目前高中历史课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有很多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高中历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提高中学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教师在课堂上的创新意识不足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视,适时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不断创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融入到音乐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注意到课堂教学的创新,这就使得中学历史课堂的多样性、丰富性难以形成。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说明其自身的灵活性和使用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师的各种需要。在高中历史课上,有些老师只把它应用到了历史课上,而没有扩大它的应用范围,使它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二)高中教师对个人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新课标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两个基本的教学基础,即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体素质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注重学生个体素质的培养,以达到与课程教学同步的目的。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课程学习,还会制约他们的教学效率。
  (三)学生自身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不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一些学生对中学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较低,加之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创新,不注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给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效率带来了困难。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础,充实教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要想提高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寻找突破口,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政治体制-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为例,以“政治体制-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为例,教师可以将教育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焦点,并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需要。教师在运用课本的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现代资讯科技的研究,并运用现代资讯科技的便利,把课堂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更多的视觉资料的辅助下,掌握课堂的知识。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禅让政体和世袭政体时,可以从清单的视角来思考,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比较禅让制与世袭制,使学生了解两者的产生时间、优点和缺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从课程的效果出发,注重情境的创造在历史课上,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压力。比如,教师“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分派学习任务,让他们从禅让制、世袭制、宗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等政制中选择一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演出,让同学们认识到不同的政治制度的起源、特征和结束,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作用,并对各个制度的差异进行积极的梳理和分析,以达到改善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
  (三)在课堂气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环境的好坏,对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历史教师应从教学活动的设计视角出发,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平等、自主地与老师进行沟通,发现自己的学习缺陷,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仍然是“政治体制—中国古代政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教师在完成课程后,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开设一些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就所学的内容进行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内在动力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政治体制产生的时代,为学生设计一条时间线,然后将不同的政治体制写在时间线上,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对应不同的时代和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推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历史的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出来。
  (四)基于课程教学实效,创新教学模式高中历史课的改革与优化,其首要目的是要使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而教师的改革措施若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要使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改革教育模式,提高历史课的影响力,提高历史课的效果。例如,高中老师在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时,可以将各种政治体制做成不同的短片,然后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闲暇的时候,掌握政治体制的特征和时代,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提高学生对政治体制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有效的教师既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平台。要想真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和教学理念,不断实践、反思、大胆探索、灵活教学、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