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融合劳动教育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实践探究
【作者】 李景菊
【机构】 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季庄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教育发展速度的提高,教育理念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仅要教师学生文化知识,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因此在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们可以融入“劳动教育”,利用劳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帮助小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教育 劳动教育 教学方式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在家中将会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导致小学生的劳动能力、思想意识无法健康的发展,而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小学教师开始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教育中,并且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实施具体的教学工作,学生们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体会“劳动”的重要性,让小学生全面锻炼劳动素质、身体素质、思想意识等方面,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融合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弱,劳动能力是学生们未来立足的最基本素质,如果学生能够尽快获得良好的劳动素质,那么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极有帮助,而在实践课程中进行劳动教育,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会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程,让学生们以各式各样的方法参与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每种劳动的技巧,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发散小学生的劳动思维,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劳动潜能,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全力了解劳动知识点,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劳动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
1、利用合作方式开展综合实践劳动教育
小学教师在工作中要注重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与主体性,让学生们不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他们不同能力,教师们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劳动学习的效率,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将小学生科学的划分为“劳动小组”,并且根据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具体的“劳动内容”,学生们则需要按照教师的知识进行合作自主劳动,这样小学生通过合作手段,能够相互帮助,既可以锻炼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让学生们依靠多人合作掌握劳动技巧,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
例如在进行“神奇的影子”综合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安排“表演皮影戏”劳动活动,并且让小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劳动。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影子”“皮影人偶制作方式”展开全面的细致教学,为学生们的“皮影戏活动”奠定基础,而后学生需要在提前分配好的小组中进行“皮影制作”,学生要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劳动”,之后进行具体的皮影表演。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在合作中可以亲自实践皮影制作和表演,既提高了综合实践劳动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合作活动中,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皮影的原理与制作技巧,充分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2、将学生们带到生活中进行实践教学
劳动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需要掌握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技巧的方法,因此小学的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以及“劳动”的特征来准备教学计划。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到生活中进行实际学习与实践,这样教师可以转变“综合实践劳动”课堂的场所,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生活性与趣味性,容易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同时在生活中进行“劳动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以实际的方式亲自锻炼、亲自理解劳动对生活的重要性,不仅让学生更加重视劳动,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劳动素质。
3、开展家校合作模式让学生高效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场地以及教学工具的限制,许多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无法让小学生清晰的理解劳动技能以及综合实践知识,这样就使得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学生们的劳动能力无法有效提高,而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他们离不开自己家长的教育指导,小学生的许多技能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学到,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教师可以开展“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学生们展开教学。
例如在教授“交通标志我会认”以及“公共标志我能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首先在正式授课前,教师要让学生们收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和“公共标志”,教师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完成“收集活动”,教师需要让家长带领学生来到“马路边”以及生活场所进行收集,而学生们可以使用“绘画”“照相”“录像”等方式收集各式各样的标志,这样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师安排的“综合实践劳动活动”,而且还会熟练使用绘画技巧、相机使用技巧等“劳动技巧”,锻炼了小学生的肢体与脑力,提高了小学生的劳动素质。
总之,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将劳动有效融入到综合实践课程中,并通过合作化、生活实践化及家校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各式各样的“劳动活动”,让小学生强化对劳动知识及综合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进行自我思考,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劳动素质与思想品质,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发展提供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探析[J].《中小学教育》,2021(12):140.
[2]樊小梅.谈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路径[J].《教师》,2019(18):59-60.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教育 劳动教育 教学方式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在家中将会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导致小学生的劳动能力、思想意识无法健康的发展,而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小学教师开始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教育中,并且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实施具体的教学工作,学生们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体会“劳动”的重要性,让小学生全面锻炼劳动素质、身体素质、思想意识等方面,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融合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弱,劳动能力是学生们未来立足的最基本素质,如果学生能够尽快获得良好的劳动素质,那么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极有帮助,而在实践课程中进行劳动教育,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会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程,让学生们以各式各样的方法参与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每种劳动的技巧,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发散小学生的劳动思维,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劳动潜能,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全力了解劳动知识点,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劳动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
1、利用合作方式开展综合实践劳动教育
小学教师在工作中要注重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与主体性,让学生们不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他们不同能力,教师们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劳动学习的效率,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将小学生科学的划分为“劳动小组”,并且根据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具体的“劳动内容”,学生们则需要按照教师的知识进行合作自主劳动,这样小学生通过合作手段,能够相互帮助,既可以锻炼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让学生们依靠多人合作掌握劳动技巧,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
例如在进行“神奇的影子”综合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安排“表演皮影戏”劳动活动,并且让小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劳动。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影子”“皮影人偶制作方式”展开全面的细致教学,为学生们的“皮影戏活动”奠定基础,而后学生需要在提前分配好的小组中进行“皮影制作”,学生要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劳动”,之后进行具体的皮影表演。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在合作中可以亲自实践皮影制作和表演,既提高了综合实践劳动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合作活动中,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皮影的原理与制作技巧,充分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2、将学生们带到生活中进行实践教学
劳动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需要掌握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技巧的方法,因此小学的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以及“劳动”的特征来准备教学计划。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到生活中进行实际学习与实践,这样教师可以转变“综合实践劳动”课堂的场所,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生活性与趣味性,容易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同时在生活中进行“劳动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以实际的方式亲自锻炼、亲自理解劳动对生活的重要性,不仅让学生更加重视劳动,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劳动素质。
3、开展家校合作模式让学生高效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场地以及教学工具的限制,许多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无法让小学生清晰的理解劳动技能以及综合实践知识,这样就使得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学生们的劳动能力无法有效提高,而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他们离不开自己家长的教育指导,小学生的许多技能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学到,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教师可以开展“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学生们展开教学。
例如在教授“交通标志我会认”以及“公共标志我能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首先在正式授课前,教师要让学生们收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和“公共标志”,教师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完成“收集活动”,教师需要让家长带领学生来到“马路边”以及生活场所进行收集,而学生们可以使用“绘画”“照相”“录像”等方式收集各式各样的标志,这样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师安排的“综合实践劳动活动”,而且还会熟练使用绘画技巧、相机使用技巧等“劳动技巧”,锻炼了小学生的肢体与脑力,提高了小学生的劳动素质。
总之,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将劳动有效融入到综合实践课程中,并通过合作化、生活实践化及家校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各式各样的“劳动活动”,让小学生强化对劳动知识及综合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进行自我思考,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劳动素质与思想品质,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发展提供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探析[J].《中小学教育》,2021(12):140.
[2]樊小梅.谈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路径[J].《教师》,2019(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