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宋兢利
【机构】 滨海县八滩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如果说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那么教育质量就是教育事业的生命。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不能依靠加班加点的补课和大量的题海战术,要着重提高课堂的效率。高效率的课堂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搭建平台,合理、灵活运用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优化。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关心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用心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一步步设置问题,让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我们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我们要努力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帮他们寻找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还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数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这种和谐与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从而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从心眼里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轻松自如,任意驰骋。师生间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和谐了,何愁教学不能高效。
二、精心备课,做到因人而异,设计问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我们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与设计,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有启发性的,有一定梯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要把握提问的时机与艺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还应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因为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构建高效教学的根本,所以,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例在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这是三角函数最本质的地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
三、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既应做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强,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让学生“想学”,即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依靠自身努力,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转变原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旧观念,树立“投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成为学习的的主要角色,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参与”、学会“感悟”、学会“交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学生去探从而发现真理。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使学生没有对教师过分的依赖,建立起全新高效的教学程序。
例如讲“等比数列”时,设计在象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最后一个格子。那么一共有多少颗麦粒呢?通过这样有趣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数列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有效地解决了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奠定兴趣基础。
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主导课堂,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去自行探究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和创新潜力。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时,必须注意探究性问题设计要具备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既要让学生都能够探索和学习,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研究价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增长。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创设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参与性高、活动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从而实现成绩的提高。当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各异,很难有一种放诸四海皆准的适合于所有学生、所有内容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地选择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从中受益。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我们要努力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帮他们寻找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还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数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这种和谐与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从而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从心眼里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轻松自如,任意驰骋。师生间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和谐了,何愁教学不能高效。
二、精心备课,做到因人而异,设计问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我们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与设计,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有启发性的,有一定梯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要把握提问的时机与艺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还应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因为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构建高效教学的根本,所以,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例在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这是三角函数最本质的地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
三、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既应做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强,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让学生“想学”,即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依靠自身努力,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转变原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旧观念,树立“投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成为学习的的主要角色,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参与”、学会“感悟”、学会“交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学生去探从而发现真理。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使学生没有对教师过分的依赖,建立起全新高效的教学程序。
例如讲“等比数列”时,设计在象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最后一个格子。那么一共有多少颗麦粒呢?通过这样有趣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数列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有效地解决了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奠定兴趣基础。
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主导课堂,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去自行探究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和创新潜力。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时,必须注意探究性问题设计要具备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既要让学生都能够探索和学习,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研究价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增长。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创设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参与性高、活动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从而实现成绩的提高。当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各异,很难有一种放诸四海皆准的适合于所有学生、所有内容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地选择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