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学生因作业而精彩——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作者】 单春燕
【机构】 响水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贴近生活、探索创新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技能在作业中掌握,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因此,要求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
一、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产生兴趣,其作业的热情必然会高涨,作业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的趣味性。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查数学效果,还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数学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的学,灵活的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充分设计好作业,从枯燥化走向趣味化。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如《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实践证明,趣味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唤起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烦琐⑤。有思维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点”,“新一点”,让作业充满生机,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二、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曾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 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 )
②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
③ 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 )
④ 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⑤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 )
⑥ 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 )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动手操作是学生取得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如教学“圆(锥)柱的认识”后,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它们的形状。这类题目看似简单,可对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强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我准备了近似圆柱形的白瓜和圆锥形的蛋糕,先出示教具让他们观察后,猜一猜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学生从四周观察存在分歧,先让同桌相互说出自己的猜想,再让他们动手切一切。哇!原来是长方形和等腰三角形,问题就迎刃而解。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课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踊跃,积极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设计是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话题,值得我们去作出深层的思考,因为这关系着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使学生想学、会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兴趣、有信心。但是,在作业设计中,题目不宜多,题型要丰富,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产生兴趣,其作业的热情必然会高涨,作业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的趣味性。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查数学效果,还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数学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的学,灵活的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充分设计好作业,从枯燥化走向趣味化。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如《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实践证明,趣味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唤起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烦琐⑤。有思维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点”,“新一点”,让作业充满生机,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二、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曾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 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 )
②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
③ 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 )
④ 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⑤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 )
⑥ 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 )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动手操作是学生取得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如教学“圆(锥)柱的认识”后,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它们的形状。这类题目看似简单,可对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强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我准备了近似圆柱形的白瓜和圆锥形的蛋糕,先出示教具让他们观察后,猜一猜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学生从四周观察存在分歧,先让同桌相互说出自己的猜想,再让他们动手切一切。哇!原来是长方形和等腰三角形,问题就迎刃而解。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课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踊跃,积极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设计是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话题,值得我们去作出深层的思考,因为这关系着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使学生想学、会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兴趣、有信心。但是,在作业设计中,题目不宜多,题型要丰富,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