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物理教学探析

【作者】 刘高良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物理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也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农村相对落后的学校教学条件下,如何把深奥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物理现象积极的探究,初步形成一定的物理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析。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教师教平行班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有不同;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感觉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学生自身的内因上。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谈几点教学实践的体会,期望与同行们共商。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理想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真正动力。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然会坚定而自觉地去追求和努力实现。挖掘物理发展史中哥白尼、爱因斯坦、霍金等人的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立志成才,是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首要策略。教育学生祖国的富强才是理想之本,要把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在树立振兴中华发奋学习的志向上。教育学生,只有在中学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的才华。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更需要教师的为人师表。用教师热爱教育、无私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情感去激励、熏陶、教育学生,激励尖子生勇攀科学高峰,鼓励其他学生奋起直追。
  2、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技愈发展、愈显示物理是人类自下而上发展的核心学科。中学物理教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基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师从一开始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学习物理”的教育,让学生从学习用的笔、墨、纸、文具盒及各种生活、生产用品中惊奇地发现:物理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让学生从认识到“几乎处处是物理的世界”而激发出“我要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学习物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使思维更敏捷,更严密。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悟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教学程序的安排中照顾了少数学生,疏远了多数学生,势必会挫伤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只限于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做题和实验,无论师生如何配合,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起来。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教师喜欢聪明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很自然的,但更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每接一届学生我都首先要下功夫记准他们的名字,并主动热情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及家庭是否有困难并影响到学习等。开学不久,课上课下能准确喊出学生名字,找学生谈心。学生被老师尊重,关爱所感动,自然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和谐亲密了师生间情感。
  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缺乏持久的兴趣,也有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顽强的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去耐心地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困难及知识中的难点、薄弱环节等。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只有吃透学生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只有教师讲的学生都渴望学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
  二、渗透主体教育理念的教学体会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特别是初三毕业班的课。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
  如分子动力理论内容在教学时,教师习惯上以讲授为主,对学生进行灌输,既浪费时间,又费劲,学生学起来模棱两可,不如教师作适当引导,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学习、总结,然后进行学生间讨论辨析,总结出规律,这就增大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三、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知识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日益激烈的竞争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城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限的文化、经济严峻地制约着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发展,使大量可塑之才失去继续教育的机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新课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已正式全面使用了,初中第一轮教学的实践,使这套教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切实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