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

【作者】 朱芳芳

【机构】 南充市五星育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学科来讲,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绘画创作能力等已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时代的进步,美的东西也在不断的变化中,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美术学科教师来讲,应该如何创新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呢?带着这个问题,本人通过结合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实际入手,探索如何通过优化小学美术创新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之策略,希望能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美术创意教学;氛围轻松化;评价多元化
  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意教学势在必行。
  一、教师多种教学情境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根据每节课的题材设计好教学设计,让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让每个同学都有所得。比如,美术欣赏课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小学生们喜欢的相关题材动画短片作为片头,中间加入本节课美術欣赏的教学内容,把学生们从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意,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在对本节课的重点表现在课件中加深印象,最后以动画短片的形式结束教学,让孩子们沉浸在欢乐放松的状态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对他们的视觉思维也有提高。学生只有在轻松状态下才能够完全碰撞出他们的创新花火,才能达到更好的美术效果,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具有创新的精神以及能够激发起学生求知欲的能力。在手工课上,多种多样的设计方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更激发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还从中培养了废物再利用的环保意识,这在无形中给学生们上了更多的教育课。
  二、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利用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美术教材的内涵,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美术课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造力,支持他们对美术的独特想法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包括他们的绘画技巧,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三、采取多元教学,实施因材施教
  美术课堂应该是艺术的课堂,应该是创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奇幻以及尽情释放个人思想的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操作过程中,可以实现操作多元化,促进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的开展。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学过程和方案的多元化、自由化以及开放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天资和潜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从美术创作可以看出个人的气质类型。不管是追求客体外在运动的性格,还是追求主体和自己内心活动的性格,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都应该极大扩展他们的使用空间,不规定特定的形式。例如,根据版面材料和印刷方法,版画的形式分为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版画、麻胶版画、纸版画等等。不是每种版画都适合所有人,有的学生喜欢线条的轻盈美,有的学生喜欢黑白的对照美。在选择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以及版画制作方法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工具或者材料等等。在美术创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可以对表现材料不加以限制,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比如可以选择铅笔、粉笔、木炭、蛋彩等等材料进行绘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工具以及方法,可以极大提升创意教学的效果。
  四、组织实践与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学更加需要培养和保护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绘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演绎教材中展示的绘画内容,并提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绘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学生往往难以针对主题进行有效创作。长此以往,既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又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艺术美。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探究生活中的精神美,从而在体会美的过程中热爱生活,发现更多的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融合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显性外在美和隐性精神美,通过生活元素的融入给予学生创作的灵感,既借助丰富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兴趣,又拓展学生自主创作和想象绘画空间,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并借助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例如,在《茂密的花》一课的学习中,教师既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花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融合生活元素进行自由创作。在展示花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和艺术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展示相应的木雕、陶瓷和室内装饰花的使用,并阐述花卉绘制的美好寓意,引导学生了解花的表现美和寓意美。由此,融入生活中花卉的运用,拓展学生欣赏和探究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艺术美。再分析如何表现出茂密,数量多、品种多样、大小不同、高矮不同、疏密变化。结合生活素材给予学生创作的灵感,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美术交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当前小学美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改革和创新上,一定要注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