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者】 纪秀历
【机构】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朝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新课标还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新的理念付诸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摸索了一些方法,与大家商讨,请大家指正。
一、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关注,解决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必须改革那些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精挑细选向学生输送的语文信息,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吸引学生,唤醒学生心中的学习热情,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心理。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模本,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情景主题,它们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从而唤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它们开展探究活动。如我在教《广告多棱镜》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广告图片的资料,网上查询、收集印有广告的实物等,然后,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围绕广告的起源、种类、发展、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讨论,举办展示会。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交往能力。
二、确立专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我根据季节的变化,确立不同的专题,带领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春天到了,我引导学生确立以“春”为专题,开展探究活动。同时,结合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带领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然后让学生或写文、或画画、或自作版报,展现自己心中的春天。最后,让学生以“春”为专题,收集描写关于“春”的诗词、语段、文章甚至歌词,相互交流、合作,编制成手抄报等小册子。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学生展示的成果却非常有深度、有广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班组合作,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班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班组合作,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语文综合学习。如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小组之间合作,编写并表演课本剧。开演讲会、辩论会,各组中推荐好的上台演讲、辩论。让学生自定主题,自选节目,根据节目内容,动静结合,自己进行合理组合,编写串联词、台词等。我班还举办了“探寻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存”的综合实践活动。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作出以下活动规定:(一)了解家乡的历史、家乡的古迹、家乡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名人及其壮举;(二)走上街头,访问遗存周围的老居民,收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三)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编辑,做一份调查报告。通过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还使其懂得了保护家乡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结合现实社会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要求,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活动去探究社会,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如指导学生对近期播放的有影响力的节目,进行影视评论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评论社会热点问题,如对近来的中日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物权法”等热门话题展开大讨论。又如让学生走上街头,查找并改正广告、标语上的错别字,又如春节时走街串巷,牧集有新意的对联等,另外,我还每星期让学生推荐一篇好文章、一句好格言、一首好诗词、一本好小说,写在教室的黑板上,注明作者、年代、出处、简要内容、查找途径等,供全体学生课余自行寻找阅读。
通过这一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唤醒学生心目中对语文的热情,引起了学生对语文的广泛关注,更引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持久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心理。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它没有现成的材料、案例,靠的是执教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为学生扩宽学习的空间、时间、形式、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成功。
一、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关注,解决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必须改革那些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精挑细选向学生输送的语文信息,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吸引学生,唤醒学生心中的学习热情,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心理。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模本,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情景主题,它们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从而唤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它们开展探究活动。如我在教《广告多棱镜》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广告图片的资料,网上查询、收集印有广告的实物等,然后,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围绕广告的起源、种类、发展、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讨论,举办展示会。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交往能力。
二、确立专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我根据季节的变化,确立不同的专题,带领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春天到了,我引导学生确立以“春”为专题,开展探究活动。同时,结合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带领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然后让学生或写文、或画画、或自作版报,展现自己心中的春天。最后,让学生以“春”为专题,收集描写关于“春”的诗词、语段、文章甚至歌词,相互交流、合作,编制成手抄报等小册子。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学生展示的成果却非常有深度、有广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班组合作,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班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班组合作,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语文综合学习。如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小组之间合作,编写并表演课本剧。开演讲会、辩论会,各组中推荐好的上台演讲、辩论。让学生自定主题,自选节目,根据节目内容,动静结合,自己进行合理组合,编写串联词、台词等。我班还举办了“探寻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存”的综合实践活动。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作出以下活动规定:(一)了解家乡的历史、家乡的古迹、家乡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名人及其壮举;(二)走上街头,访问遗存周围的老居民,收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三)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编辑,做一份调查报告。通过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还使其懂得了保护家乡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结合现实社会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要求,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活动去探究社会,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如指导学生对近期播放的有影响力的节目,进行影视评论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评论社会热点问题,如对近来的中日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物权法”等热门话题展开大讨论。又如让学生走上街头,查找并改正广告、标语上的错别字,又如春节时走街串巷,牧集有新意的对联等,另外,我还每星期让学生推荐一篇好文章、一句好格言、一首好诗词、一本好小说,写在教室的黑板上,注明作者、年代、出处、简要内容、查找途径等,供全体学生课余自行寻找阅读。
通过这一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唤醒学生心目中对语文的热情,引起了学生对语文的广泛关注,更引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持久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心理。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它没有现成的材料、案例,靠的是执教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为学生扩宽学习的空间、时间、形式、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