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程地理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 王玉梅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二满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为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因此课改成功的标志,在于通过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营造出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加强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从而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通过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发现: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对学生的一些看似“奇思怪想”、“标新立异”的观点,甚至是一些看似“不可思议”、“匪夷所思”的想法,都应该采取“肯定的态度、激励的语言”来对学生的观点表示赞许。这些对于教师来说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巨大的精神鼓励,这些微不足道的鼓励,却能够让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有成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所蕴涵的的内能是巨大的,这些巨大的能量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愿和学习动机,能够大大地促使学生热爱课堂和热衷学习。地理教师还应该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精心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进行知识的梳理、方法的提炼,从而在这种质疑与探究的过程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培养思维的科学性,同时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地理学习。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应是老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主动进取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为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漫画,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就是为了不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感,不要担心他们会有什么怪想法,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说、去做、去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因为不害怕犯错误而勇敢地对老师、对书本、对所遇见的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才干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就应该让学生去探究、讨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反复地“比较和揣测、推理和归纳、分析和整理”。为此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完成。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是我的一些基本认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营造出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加强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从而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通过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发现: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对学生的一些看似“奇思怪想”、“标新立异”的观点,甚至是一些看似“不可思议”、“匪夷所思”的想法,都应该采取“肯定的态度、激励的语言”来对学生的观点表示赞许。这些对于教师来说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巨大的精神鼓励,这些微不足道的鼓励,却能够让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有成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所蕴涵的的内能是巨大的,这些巨大的能量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愿和学习动机,能够大大地促使学生热爱课堂和热衷学习。地理教师还应该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精心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进行知识的梳理、方法的提炼,从而在这种质疑与探究的过程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培养思维的科学性,同时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地理学习。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应是老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主动进取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为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漫画,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就是为了不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感,不要担心他们会有什么怪想法,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说、去做、去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因为不害怕犯错误而勇敢地对老师、对书本、对所遇见的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才干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就应该让学生去探究、讨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反复地“比较和揣测、推理和归纳、分析和整理”。为此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完成。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是我的一些基本认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