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以“爱”和“严”为先导 促进教育内涵和谐发展
【作者】 赵经科 赵春梅
【机构】 龙口市下丁家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的规范约束,否则很难将事情做好。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的。毕竟教育是注重追求问题本质、规律性的职业。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一名教师自身品德修养的进步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身只有率先做好表率,为人师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强化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上的成功。
一、尊重、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很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上。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融洽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记得刚接手班级的时候,这个班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脏、乱、差。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而他们在日常行为中的一些表现更是一塌糊涂:上课睡觉、吃东西、讲话、手机上网等。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很是苦恼。到底应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苦苦思索着。后来,我召开了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话题的主题班会,开诚布公地与学生谈心,互相交流我们之间的看法和建议,并努力在交流中找到师生感情的契合点和突破口。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更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关爱每位学生:在学习上,我激励每位学生要珍惜光阴,不要轻易放弃学习的机会;在生活中,我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思想发展;坚决地坚持 “全员育人”的原则,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随着工作思路的调整和方法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完善,班级逐渐走上了正轨,学生树立了以学为本的思想,学习风气变得浓厚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有了较强的凝聚力,班级也形成了一股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通过班级的改变和成长过程,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改变自己的工作思路,尤其对学生的教育更要“常抓不懈”。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加之生理、心理等特性导致自身的意志力、自控力比较差,有些错误不可避免。因此,培养他们的成熟、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反复抓抓反复,注重细节的监督和教育。在这点上,尤其不能“恨铁不成钢”,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态和做法是必然行不通的。
二、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学
教师热爱学生,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虽然每个学生的潜能存在着个性化的差异,但只要能及时发现并鼓励他们不断地自我激励和探索,就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缺乏生气和激情。平日里,教师教得很累,学生们学得也很累。为什么不释放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飞翔?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落实在教师有效的教学理念、策略、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上。
孔子说过“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是让教师自身在享受学生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快乐。师生在快乐中共同体验着成长的乐趣,何乐而不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开动脑筋,跳出常规教学的条条框框,创新教育模式,将枯燥的知识讲授转化成一次次生动的学习旅程和活动。比如在教文言文的时候,我就喜欢让学生自己去讲,每小组推荐一人,以说书、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比赛,并在班上开展“说书大赛”,表现杰出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在教记叙文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剧情再现和表演或者是依据文本内容,搞一些辩论演讲,对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和鼓励等。这样,学生自然是学得有滋有味,也比得有滋有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杜绝了课堂无管理,学情无分析,师生无交流的“流水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的学习和探究,体验着学习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建构和迁移。这样“自主、探究、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了起来,也让学生动了起来。
三、完善并坚决执行“制度管理”
好的制度能把不好的事情变好,把好的事情变得更好。健康的班级要有合理的规则、约束和激励,这样才能促进班级良性健康的发展。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除了依靠自觉,更重要的要依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这就要依赖于班级的日常管理,依赖于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精细要求上。在班级管理中,我与学生共同商讨并制定实行“五员一评”的班级管理制度。具体来讲,“五员”就是在班级中挑选一批学生管理员,选出那些个人行为习惯好、责任心强的同学分别为“纪律督察员、学习监督员、安全监察员、卫生督察员、值周检查员”,要求他们严以律己,为其他同学做出表率,同时要求他们要认真履行职责、坚守岗位、敢于管理:“纪律督察员”主要负责本班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纪律行为的督导;“学习监督员”主要负责本班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的监督;“安全监察员”负责每天检查班级、校园安全情况,重点检查课间学生活动安全、上下楼梯行走安全等;卫生督察员以学生个人卫生为检查重点,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值周检查员从早晨到校开始负责值周检查,重点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学生仪表、班级纪律、班级卫生、两操情况、课间行为习惯等情况的综合汇总,正是他们的监督检查与评比,有效促进了班风建设。“一评”就是让这些管理员每天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然后上报给我,我再利用每天的早会和午会,及时进行协调管理和布署。对于出现的问题或者个人,主要是通过集体研讨的力量解决他们。先在班级内进行大讨论,然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案,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改进,从实施的效果看,要比单纯的苦口婆心或者严厉地处罚要好的多。
严管就是保护,规范才能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严”才有了前提和可能。而在此基础上,师生依据班级现状,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和发展目标,这样能有效搞活师生内部运行机制,教育的内涵也就和谐发展了。发展才能提高,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尊重、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很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上。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融洽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记得刚接手班级的时候,这个班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脏、乱、差。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而他们在日常行为中的一些表现更是一塌糊涂:上课睡觉、吃东西、讲话、手机上网等。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很是苦恼。到底应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苦苦思索着。后来,我召开了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话题的主题班会,开诚布公地与学生谈心,互相交流我们之间的看法和建议,并努力在交流中找到师生感情的契合点和突破口。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更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关爱每位学生:在学习上,我激励每位学生要珍惜光阴,不要轻易放弃学习的机会;在生活中,我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思想发展;坚决地坚持 “全员育人”的原则,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随着工作思路的调整和方法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完善,班级逐渐走上了正轨,学生树立了以学为本的思想,学习风气变得浓厚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有了较强的凝聚力,班级也形成了一股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通过班级的改变和成长过程,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改变自己的工作思路,尤其对学生的教育更要“常抓不懈”。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加之生理、心理等特性导致自身的意志力、自控力比较差,有些错误不可避免。因此,培养他们的成熟、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反复抓抓反复,注重细节的监督和教育。在这点上,尤其不能“恨铁不成钢”,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态和做法是必然行不通的。
二、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学
教师热爱学生,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虽然每个学生的潜能存在着个性化的差异,但只要能及时发现并鼓励他们不断地自我激励和探索,就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缺乏生气和激情。平日里,教师教得很累,学生们学得也很累。为什么不释放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飞翔?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落实在教师有效的教学理念、策略、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上。
孔子说过“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是让教师自身在享受学生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快乐。师生在快乐中共同体验着成长的乐趣,何乐而不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开动脑筋,跳出常规教学的条条框框,创新教育模式,将枯燥的知识讲授转化成一次次生动的学习旅程和活动。比如在教文言文的时候,我就喜欢让学生自己去讲,每小组推荐一人,以说书、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比赛,并在班上开展“说书大赛”,表现杰出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在教记叙文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剧情再现和表演或者是依据文本内容,搞一些辩论演讲,对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和鼓励等。这样,学生自然是学得有滋有味,也比得有滋有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杜绝了课堂无管理,学情无分析,师生无交流的“流水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的学习和探究,体验着学习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建构和迁移。这样“自主、探究、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了起来,也让学生动了起来。
三、完善并坚决执行“制度管理”
好的制度能把不好的事情变好,把好的事情变得更好。健康的班级要有合理的规则、约束和激励,这样才能促进班级良性健康的发展。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除了依靠自觉,更重要的要依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这就要依赖于班级的日常管理,依赖于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精细要求上。在班级管理中,我与学生共同商讨并制定实行“五员一评”的班级管理制度。具体来讲,“五员”就是在班级中挑选一批学生管理员,选出那些个人行为习惯好、责任心强的同学分别为“纪律督察员、学习监督员、安全监察员、卫生督察员、值周检查员”,要求他们严以律己,为其他同学做出表率,同时要求他们要认真履行职责、坚守岗位、敢于管理:“纪律督察员”主要负责本班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纪律行为的督导;“学习监督员”主要负责本班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的监督;“安全监察员”负责每天检查班级、校园安全情况,重点检查课间学生活动安全、上下楼梯行走安全等;卫生督察员以学生个人卫生为检查重点,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值周检查员从早晨到校开始负责值周检查,重点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学生仪表、班级纪律、班级卫生、两操情况、课间行为习惯等情况的综合汇总,正是他们的监督检查与评比,有效促进了班风建设。“一评”就是让这些管理员每天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然后上报给我,我再利用每天的早会和午会,及时进行协调管理和布署。对于出现的问题或者个人,主要是通过集体研讨的力量解决他们。先在班级内进行大讨论,然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案,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改进,从实施的效果看,要比单纯的苦口婆心或者严厉地处罚要好的多。
严管就是保护,规范才能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严”才有了前提和可能。而在此基础上,师生依据班级现状,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和发展目标,这样能有效搞活师生内部运行机制,教育的内涵也就和谐发展了。发展才能提高,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