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家校联手,关注学生成长

【作者】 卢红英

【机构】 济宁市任城区接庄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今年区教育局开展了“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暑假里,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的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宋鹤天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最后我说到:“我们接庄小学办得红红火火,学校大门要挤破,班级容量也很大,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宋鹤天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常治状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一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面。
        从家访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1、勤家访,架好主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2、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3、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4、家访工作要“报喜”,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教师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我家访的对象若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我利用时间去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我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5、带着爱心走近特殊学生,做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
        现在,农村离婚的增多,许多学生成了单亲家庭,有的孩子的父母再婚了,但无人关心孩子,有的直接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走了之,对孩子不管不问。还有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自卑心理在潜意识中不断产生,从而逐渐变得难以接近,更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教师必须走近学生身边,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并想尽一切办法走进特殊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6、常联系,设好交通岗 
  现在通讯发达,电话是班主任设在学生心灵上的交通岗,家长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与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随时电话告知家长,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电话通知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就亮红灯,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电话通知学生取得了点滴进步,家长就亮绿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长期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家校联手,共同关注学生成长,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