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作者】 李 文

【机构】 神木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指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简而言之,有效就是产生了效果,发生了效用,产生了效益,提高了效率,完成了预期的计划。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学习效益
  要想使课堂教学有效,语文教师必须做到自己先成为“有效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教师的教学力求有效
  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主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又体现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应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更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教学目标,实施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
  1.教学目标有效。
  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的各种活动才具有方向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才具有了各种行为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它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一堂课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堂课教学目标定位是否适当。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就是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原有基础、教学内容特点来把握教学的深浅、重难点。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要求,师生无法对话交流,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热情,骤减学习兴趣,以至于出现“无效教学”。教学目标过低或过少,课堂内容安排松散,学生思考无积极性,智力得不到发展,这也是一种“低效”或“无效教学”。教师施教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才能把握好适当的教学目标。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
  2.教学思路、内容有效。
  课堂教学内容是指一堂课的导入、检查预习、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细读重点、研究探讨、延伸阅读、学后总结、作业巩固等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留给学生所谓的“充分时间”从何而来?我想对教材大胆取舍,不求满载而归,但求课课有得。寻找教学的“抓手”(切入口),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段,把文章的内容重新有机整合,这样,教学既有较大涵盖性,又更加精炼,节约大量时间,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珍珠鸟》,我抓住“信赖”一词贯穿整篇课文教学,使文章条理清晰,学生感情很容易调动起来,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有些教师只会机械地照搬教学内容,不顾学生实际,不考虑实际教学效果,把和文本涉及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如此,教不为学考虑,教脱离学的情况,教学就变成了无效。
  3.教学评价要有效。
  评价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同样的一种行为,不同的评价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课堂上,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种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亲切的抚摸……这种情感的交流,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和谐,更能促使学生充满自尊和自信,进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营造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更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让他们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
  二、学生的学习力求有效
  1.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者,让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整个语文活动,在活动中长知识,提高能力,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课堂教学,学生面对的是古今中外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品,只有善于思考的学习者才能领略名家笔下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的妙处;走进名家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美妙的精神境界;善于思考的教师会给学生思考指明方向,传授方法,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有时,课上创设一种学习情景,设计一二个问题,学生追寻问题答案的情绪高涨,兴趣浓厚,长时间训练,学生变得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往往对文章的理解有独到的看法,或者和教师产生认同感,或者不同于教师的理解来一番争论。善教者总是先让学生学习、思考,再来讨论交流指导训练,实践证明,善于思考的课堂学习者,思维最活跃,收获最多,进步最快。
  2.要善于质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十多处表述反复提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质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要使语文课程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让学生在无疑处敢于提出疑问,进而思考、探讨,这样的质疑学习才会有所悟、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质疑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