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作者】 陈 荣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阅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宽视野。在阅读训练中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形式多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可以知道哪些字的音形义不懂,哪些片段的意思还无法理解。那些不懂的字词就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帮助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学生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能更好地学习课文,领会课文的重点所在,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二、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外国有的教育家预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增进学习效果,达到最后不需要教师到现场,当面督促,步步施教的地步。如果学生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被迫应付,收效将甚微。心理学家认为,自觉主动性是一种心理品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就谈不上读书,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达到“善学”。为此。可在班里每周增添一堂“谈天说地”课,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谈论自己学得的新奇见闻和印象特别深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和眼界,同时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五、课堂教学中的手段。
  课堂中的多问恰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这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枯燥无味,它将各种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把视觉、听觉等调动起来,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像的空间,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