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弹性合作学习的管控方法

【作者】 吴德勇

【机构】 苍溪实验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弹性合作学习是“四步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四步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弹性合作学习的提出和运用,改革了过去由教师管控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力意识。但“弹性”过度,也极易滋生出放纵型课堂教学模式,淡化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课堂教学陷入出现混乱和无序。如何在控制型课堂教学和放纵型课堂教学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收放自如?窃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精心指导,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班级学生存在男生与女生、优生与差生、善言的与寡言的、好动的与文静的差异。鉴于此在指导建构弹性合作学习小组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异质原则,即按照学生知、情、意、行划分。二是均等原则,即每个小组必须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进行合理搭配。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既可以保证合作组的异质性,又可以保持合作组在同一时间内的相对稳定性。组长也不是固定的,可以由优生、潜能生轮流担当的方法。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记录。学习小组基本形成后,教师还应指导各合作学习小组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使学生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避免优生的“一言堂”和差生的“人云亦云”,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二、巧妙暗示,规范违纪行为。
  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合作学习时走神的情况,在所难免。教师应走下讲台,走进课堂,关注学生上课的行为表现,从学生的身体姿势、眼光、表情等方面判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发现学习过程中的违纪现象时,教师要避免使用传统教学中的管、卡、压等粗暴的手段强行干预,中断合作学习,可以采用故意提问、目光暗示、手势、触摸、身体靠近等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将自己的愿望迅速传递给学生,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不影响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情况下,从而达到不制而止的效果,使学生触目知错,闻声会意,诱导学生迅速回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三、适度约束,防止课堂无序。
  “四步教学”课堂下的合作学习是弹性的,组员数量可以弹性变化,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跨组弹性交流。但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需要弹性合作交流,教师要注意规范弹性合作的度。合作的组员以四人为最佳,确需“弹性”时可以缩小为二人或扩大为六人,但不可过多,超过八人,因为距离的远近,人员队伍的庞大,很可能导致无效合作交流。如需跨组交流,要采取就近原则,不可将跨组交流范围过分扩大。对于学生在弹性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瞬间失控表现,教师要在尊重和保护其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前提下及时制止。或者是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或者是与“失控”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合作。切不可放任学生的“弹性”,造成课堂的混乱和无序。
  四、适时点拨,尊重学生思维。
  长期教学的积弊,很多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说的明明白白的是让学生探究,却总是担心学生不会,在一旁一直提示,有时甚至直接将结果告诉给学生。这样的探究使学生没有了自我思考领悟的过程,更没有自主思考后获得知识体验的兴奋感,更缺失了与同学合作交流过程中成就感,自然也就难以实现合作探究的目的。因而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对于确需点拨的问题或采取个别小组点拨的方式,或采取集体点拨的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路点拨。对于难度适中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万不可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给学生结果,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五、正确疏导,实现良性合作。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思维习惯有不同,因而对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小组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出现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的场面时,教师应正确疏导,适时点拨,形成良性合作的局面。切忌放任自流,使争论陷入僵局,争无定论。
  六、及时叫停,避免无效讨论。
  学生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课堂宝贵的教学资源。但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也不一定有价值,有的问题可能流于肤浅,有的问题可能是学生钻牛角夹,有的问题甚至偏离了合作交流的主题,误导学生的思维。这种无效的合作学习,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兴趣,更多的是阻碍了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遏止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这个时候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管学生思维活动的风筝飞得多远,教师要能牢牢抓住课堂标准这根主线,及时叫停学生在学习中的无效讨论,将学生拉回合作交流的主题,使课堂既精彩又高效。
  七、善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教师根据课堂管理情况,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能够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对于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及时点评。对于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亮点,教师要适时表扬,激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课堂上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可能以后的学习会更加认真。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简单化,模糊化,只说“是”和“不是”,“对”和“不对”,“好”和“不好”,要具体明确,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如沐春风,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以上是我在“四步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就语文学科,在指导、管控弹性合作学习时进行的一些尝试。“教然后知不足”,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继续践行四步教学课堂模式,努力学习,认真实践,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弹性合作中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