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爱是动力之源

【作者】 姜义媛 李淑英

【机构】 龙口市南山双语学校 龙口市东莱街道遇家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四处碰壁”时,有幸品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读完之后,我深深地被他对教育的执着与付出精神而感动,更为他身为教师、班主任几十年来恒久的幸福与充实而感染着,其实“做最好的班主任”需要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学生充满着爱,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一、坚持于平凡中求幸福
  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责任,应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责。每每拜读教育大家的著作,我都会想:他们年轻时是否也曾与我一样信心满满,发誓要做最好的老师,为学生负责;是否也曾与我一样面对数十双眼睛茫然伫立,手足无措;是否也曾与 我一样感受过第一次做班主任时的兴奋、紧张与惶恐不安;是否忠于职守,在恬淡和从容中坚守?诚然,李镇西老师给了我最想要的答案,他平静地写下:“我很庆幸自己错过或失去了很多次的升迁和离去的机会,我才可以在当了几十年班主任后从容端详我从事的这份事业。”他的淡然与从容,让人觉得几十年仿佛很短,短到他一直不曾改变自己班主任的身份;而几十年又似乎很长;长到可以回首往昔,长到令人难忍寂寞会随时放弃,所以万分感慨于他笔记本上的两行字:“如果不坚持,我将看不到最后的风景;如果不坚持,我将否定自己曾做过的一切努力”
  在书中我们不难看出李镇西老师对于教育事业有着无比的热爱甚至是痴情,因此,对学生纯真的爱,他全身心地付出,形成良性循环,成就了他今天的幸福和事业。
  反思自已,其实这些品质正是我所缺少的。在自己短暂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或许在内心深处更多的只是将其当做是一份维持生活的工作。扪心自问,我把满腔的热情与激情融入其中吗?我将其作为终身的伴侣吗?因为没有,所以我四处碰壁,身心俱疲却一事无成。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孩子”,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二、真诚于心灵中求共鸣
  “走迸心灵的艺术”,几个字却使我心发颤,它教给我如何将爱转化为孩子成长的高效动力。我们对学生要做到尊重、理解,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心灵的隔膜会造成语言的隔膜;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仅靠“真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讲究语言技巧;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在共同探索前进的求知道路卜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耐心倾听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并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迸而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平时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化批评为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便他们在犯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我相信用我的善良、真诚、热情、平等、民主、幽默等人格魅力一定能影晌学生的心灵。只要温暖学生的心灵,我们就能对其进行“抑其恶,扬其善”的正常引导。
  三、智慧于师爱中求欣赏
  可以肯定地说,之前的我一直以为自己事事洞明,道高一丈,可是很显然我并没有成为“师生战争”中的胜利者。所以李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小技巧永远不会像大智慧那样能给学生带来更恰当的教育。”
  我尚未拥有李老师所说的大智慧,就连那些小技巧我都乏善可陈,所以我时常感慨于教育历程的艰辛。而所谓班主任的大智慧,正是源自他那种能打动别人的力量,源于他对学生的真正关爱。我相信每一个班主任都有自己钟爱的学生,也许他成绩优秀,也许他能力突出,再不济他是不是也眉清目秀,能说会道。
  作为班主任,我们真的能做到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吗?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丑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是需要发自内心的爱。因此,班主任要发自内心地爱你的学生。班主任只有无条件的爱学生,学生才信任你。学生信任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夏丐尊也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放下书,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能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若你牵手《做最好的班主任》,或许你无比兴奋于书中那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迫不及待地想试上两招;或许你感慨于李镇西老师几十年的教育经历,自叹遥不可及。但“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班主任爱学生应对其成长和未来负责,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无条件的爱学生,学生才信任你。做最好的班主任还需要与时倶进,不断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