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语文作业的多元化设计
【作者】 施卓侠
【机构】 朝晖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一些修改,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课程的目标与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
其实,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总是在课前绞尽脑汁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努力教学,在课外尽心尽力地悉心辅导,但是如果教师与学生忽略了知识的巩固与实践这一环节,之前我们的汗水与付出往往收效甚微。作业,于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为各位教师所广泛运用。
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了,比如: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作业缺乏个性化;重应试轻运用,忽视能力的提高和培养;随意性比较大,重量不重质……作业对许多学生而言,成为了一种负担,属于不想完成却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于是,拖欠作业,少做、漏做或乱做作业的现象便频频出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在实践过程中,我认识到:如果教师能沉下心来对语文作业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将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所谓多元化作业,指的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多项原则,以多种载体、多种类型、多种评价为内容的作业。下面,我就初中语文作业的多元化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 课内+课外
当前,规范教学和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业是教与学双效合一的载体。因此,作业不一定非得在课外完成,它也可以是“课内+课外”的组合。
在语文课堂中,我通常会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部分作业,以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漏等。同时,我也会留些作业给学生课后完成,这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再巩固与延伸拓展,同时也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较为直接有效的举措。
比如:在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时,在常规的读、译、析、悟等环节之后,我布置学生做了一项课内作业,即在本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对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积累。具体如下:
1、重点词语归纳。
(1)通假字
邪(yé):通_______ ,________ 。
(2)古今异义
古 今
博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往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非复吴下阿蒙(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归纳文中两个成语,并解释。①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之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及重点语言现象进行了讨论与点评,但不是成系统的,可能更多的是为学生答疑或纠错。此时,布置这项作业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既可检验学生课上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又有益于教给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即适时的整理与积累。
课内作业最大长处是反馈及时。因为当堂作业,当堂校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错误,教师可以随时发现,马上予以纠正。
《孙权劝学》一课的课外作业,我安排的是文言文拓展练习,具体为: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轻: 或: 故:
遂: 安: 画:
2.翻译句子。
(1)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吕子明的学问好,在文中是通过鲁肃的 表现出来的,而鲁肃的这一举动,也说明鲁肃是一个_____ 的人。
4.吕蒙能得鲁肃赞美,是因为他_____ ,这在现在仍有教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个文段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旨在拓展延伸,使学生学有所用,既尝试用学到的文言翻译方法理解文段的意义,又可结合课文对本文主要人物——吕蒙、鲁肃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对“三国”故事和人物还是相当感兴趣的,所以借此机会,我们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荐他们进行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可谓一举多得。
二、室内+室外
一般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都是在室内完成的,或校内,或家中,毋庸多言。但是,语文课程既然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那么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就尽可以多一些机会安排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走进社会,融入生活,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课文侧重介绍了各地的一些民俗风情。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后,教师就可以安排一项室外作业——河坊街上看民俗。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专家将其称为“活的清明上河图”。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清河坊历史街区仍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茶文化、药文化、食文化及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商铺的文化,充分体现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市井民俗风情特色。
带领孩子们走进河坊街之前,可布置相关的任务: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杭城民俗,并积累素材,从今天的活动中选定一至几项你最感兴趣的民俗、风情,写成文章,介绍给同学、家长和亲朋。
在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散活动。他们可以用眼睛看,看泥塑、捏面人、吹糖人、葫芦烙画、米上刻字等民间艺人的绝活;可以用耳朵听,听葫芦丝演奏、说书故事、地道的吆喝等;可以购买,买精致的工艺品、风车空竹等玩具;还可以用嘴品尝,尝定胜糕、猫耳朵、西湖藕粉、武大郎烧饼等各色小吃。就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乐癫癫地选择并搜集素材,切实地感受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市井民俗风情特色。
之后,让学生将活动收获整理成文字,进行展示。结果必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甚至会有意外的获得,比如有的学生由此想到了民间手艺的保留和传承,这就使我们的这项作业有了更深的内涵与意义了。
另外,美术有室外写生,我们的语文作业也可以安排与教学内容配合的室外活动,比如每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总是让学生兴奋不已,即便此时正在上课,他们也会迫不及待地将目光投向窗外,心儿也飞了出去。与其如此,不如借此良机,师生共乐一回,一起走出教室,来到操场、校园,看飞扬的雪花,赏美丽的风光,如果雪已堆积,不妨打一场雪仗……让孩子更深刻地感悟“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品味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之后,让孩子完成一篇应景的作文,学生也会觉得可写的很多,感受很真实了。
三、常规+指定
我们经常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决不仅仅是教材的知识。语文课程又是需要积累的。因此,我们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常规与指定相结合。
语文的常规作业可以是读书读报,比如:每天要求学生看看当日的报纸,知晓时事新闻,了解世态万象,从而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与之相联的是指定作业,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进度布置的相应作业。比如:学习了寓言故事,教师就布置学生去阅读《伊索寓言》,并搜集几则寓言故事,积极准备,在班级召开一个故事会,让学生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说明寓意。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孩子们对寓言这种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另外,我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些名著、杂志等,并且逐步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次阅读都要完成一些好词好句的摘抄。这应该也算是一项常规作业吧。平时,我对学生摘抄的内容没特别的要求,但遇到特定的教学内容时,我就会考虑让学生有指向性地做一些资料的搜集作业。比如在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文后,我就布置学生去寻找并摘录一些民间有关于天气的谚语。
又比如语文的随笔可以算是一项常规作业,平时每周一篇,一般可以让学生自由写作,自由选择文题,自由安排材料,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写见闻、谈感受、吐真情,不拘形式,自由表达,百花齐放,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坚持随笔的写作,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但配合我们的教学,随笔也可以在一定的阶段指定写作的范围、内容或形式。例如: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给学生有益的启迪。学习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作随笔。同样的,学习了《丑小鸭》等童话,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自编一则童话,尝试一下这种文体的写作。
这样的作业组合,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使语文作业具有动态的特点,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使语文的学习稳中有变,多彩多样。
四、保底+自选
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应该考虑“因材施教”。因此,作业的设计可以是:保底+自选。
所谓的保底作业就是班里人人都要完成的作业。一般一篇课文学习之后,字词的落实、课文内容的巩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语段的阅读拓展等,都可以作为保底作业。
而就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不同难度的作业,则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保底作业后根据本人情况自主选择完成。因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比如我在教学《秋天》一文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各位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以下的任意一项完成。可供选择的作业有:1.爱读书的你,请阅读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2.爱郊游的你,请你去寻找秋天的脚步;3.爱诵读的你,请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4.爱绘画的你,请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丰收的季节;5.爱文学的你,请摘录历代文人描写秋天的诗词;6.爱习作的你,请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
而学习了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后,看着学生们仍沉浸在蝈蝈的世界中时,我也趁着这股热情为学生送上了一份“课外小点心”。当日的自选作业为:1.做一位优秀朗读员——课外寻找一篇描写小昆虫的文章,为它选配优美的音乐后,声情并茂地朗读;2.做一名优秀小画家——在课文里找出描写蝈蝈外形的句子和他捕食的语句、文段,尝试绘画;3.做一名优秀表演者——细读课文,为蝈蝈的乐音进行口技表演;4.当一个优秀饲养员——和你的家人一起饲养一种小动物,或者你自己饲养一种小昆虫,细心观察它的生活习性,写一篇观察日记或随笔。
这样的自主性选择菜单作业,照顾了不同学生的作业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题可做,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指向,所以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让教师惊喜连连,我们还可以从中发现不少人才呢!
五、独立+合作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但同时他们又彼此依存,存在于一个集体中。当今社会非常强调团队合作。我们布置作业时也应关注到这一点,让孩子们成为“社会的人”。
对于传统的积累型作业,我们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具有一定的难度或复杂性的作业,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最常见的是学生们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日记的接力、阅读的交流等。
以学生轮流写日记为例,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共设一本日记,小组成员以接龙的方式轮流记上自己的一篇日记。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因此不啻为一项新鲜而有趣的作业。日记本渐渐成了一本“书”,每名同学既是作者,又是编辑,做时其乐融融,闲来读时其情浓浓。
除此之外,诵读类作业也可以尝试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所谓“书读百便,其义自见”,在语文学习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字词的识记,巩固课堂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佳句名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许多学生往往轻视诵读,他们对于老师布置的诵读类作业或不以为意、忽略不计,或草草应付、偷工减料,以致造成现下不少学生诵读水平直线下降,语文课堂中琅琅书声不再的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语文老师完全可以把诵读类作业作为一项常规作业摆上作业菜单。教师可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读熟,背诵。通常情况下,这项作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但也可以不时变换一下手法,以激发学生完成这项作业的兴趣。比如遇到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童话、寓言等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进行小组与小组间的竞赛,评选出优胜者。又比如学习了《威尼斯商人》之后,教师完全可以布置学生合作排演这个戏剧,并安排课堂表演。课文节选部分有许多人物,有女扮男装、聪敏机智、博学多才的鲍西娅,有贪婪狡诈、冷酷偏执的夏洛克,有忠于友情的安东尼奥、巴萨尼奥、尼莉莎、葛莱西安诺等人,还有萨拉里诺、公爵等,均为个性鲜明的角色。学生要想顺利完成这项作业,必须动一阵脑筋,下一番功夫。你瞧,首先是角色的定位,哪位同学希望扮演谁,哪位同学适合扮演谁,小组成员间往往需要一个协调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诵读与表演水平,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处事能力。给孩子们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品尝努力完成作业的成果,无疑使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致更浓了!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生活是鲜活的,这样的作业也是鲜活的,鲜活的作业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将情感投入进来,这比单纯从课本中选择习题当作业意义要深远得多。以实践类作业为例,它不仅需要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亲自体验,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强调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往往需要学生树立合作意识,与同学、家长等合力完成。
比如:我校曾推出一项制作感恩糕的活动。学校的厨师先教部分学生代表现场制作感恩糕,并把制作过程拍成录像,随后通过校园电视系统向全校同学推广,教会每一位同学如何做感恩糕。然后,学校为每位同学准备了做感恩糕的原料,在元旦放假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带回家亲手为父母制作感恩糕,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之情,为他们送上别致的新年礼物。配合这项活动,我们还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与家长用照片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并附上学生与家长的评价,谈谈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活动是热热闹闹的,作业中孩子与家长的评论也许只是片言只语,意义却是深远的。因为这项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感恩父母,让我们的每位家长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这份心意,从而让亲子关系在新的一年更加融洽了。
古人云:“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读文章是如此,布置作业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发掘创新,多一些奇思妙想,我们的语文作业才会更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体现有效性。
其实,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总是在课前绞尽脑汁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努力教学,在课外尽心尽力地悉心辅导,但是如果教师与学生忽略了知识的巩固与实践这一环节,之前我们的汗水与付出往往收效甚微。作业,于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为各位教师所广泛运用。
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了,比如: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作业缺乏个性化;重应试轻运用,忽视能力的提高和培养;随意性比较大,重量不重质……作业对许多学生而言,成为了一种负担,属于不想完成却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于是,拖欠作业,少做、漏做或乱做作业的现象便频频出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在实践过程中,我认识到:如果教师能沉下心来对语文作业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将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所谓多元化作业,指的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多项原则,以多种载体、多种类型、多种评价为内容的作业。下面,我就初中语文作业的多元化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 课内+课外
当前,规范教学和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业是教与学双效合一的载体。因此,作业不一定非得在课外完成,它也可以是“课内+课外”的组合。
在语文课堂中,我通常会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部分作业,以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漏等。同时,我也会留些作业给学生课后完成,这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再巩固与延伸拓展,同时也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较为直接有效的举措。
比如:在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时,在常规的读、译、析、悟等环节之后,我布置学生做了一项课内作业,即在本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对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积累。具体如下:
1、重点词语归纳。
(1)通假字
邪(yé):通_______ ,________ 。
(2)古今异义
古 今
博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往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非复吴下阿蒙( )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归纳文中两个成语,并解释。①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之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及重点语言现象进行了讨论与点评,但不是成系统的,可能更多的是为学生答疑或纠错。此时,布置这项作业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既可检验学生课上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又有益于教给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即适时的整理与积累。
课内作业最大长处是反馈及时。因为当堂作业,当堂校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错误,教师可以随时发现,马上予以纠正。
《孙权劝学》一课的课外作业,我安排的是文言文拓展练习,具体为: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轻: 或: 故:
遂: 安: 画:
2.翻译句子。
(1)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吕子明的学问好,在文中是通过鲁肃的 表现出来的,而鲁肃的这一举动,也说明鲁肃是一个_____ 的人。
4.吕蒙能得鲁肃赞美,是因为他_____ ,这在现在仍有教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个文段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旨在拓展延伸,使学生学有所用,既尝试用学到的文言翻译方法理解文段的意义,又可结合课文对本文主要人物——吕蒙、鲁肃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对“三国”故事和人物还是相当感兴趣的,所以借此机会,我们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荐他们进行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可谓一举多得。
二、室内+室外
一般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都是在室内完成的,或校内,或家中,毋庸多言。但是,语文课程既然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那么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就尽可以多一些机会安排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走进社会,融入生活,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课文侧重介绍了各地的一些民俗风情。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后,教师就可以安排一项室外作业——河坊街上看民俗。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专家将其称为“活的清明上河图”。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清河坊历史街区仍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茶文化、药文化、食文化及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商铺的文化,充分体现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市井民俗风情特色。
带领孩子们走进河坊街之前,可布置相关的任务: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杭城民俗,并积累素材,从今天的活动中选定一至几项你最感兴趣的民俗、风情,写成文章,介绍给同学、家长和亲朋。
在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散活动。他们可以用眼睛看,看泥塑、捏面人、吹糖人、葫芦烙画、米上刻字等民间艺人的绝活;可以用耳朵听,听葫芦丝演奏、说书故事、地道的吆喝等;可以购买,买精致的工艺品、风车空竹等玩具;还可以用嘴品尝,尝定胜糕、猫耳朵、西湖藕粉、武大郎烧饼等各色小吃。就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乐癫癫地选择并搜集素材,切实地感受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市井民俗风情特色。
之后,让学生将活动收获整理成文字,进行展示。结果必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甚至会有意外的获得,比如有的学生由此想到了民间手艺的保留和传承,这就使我们的这项作业有了更深的内涵与意义了。
另外,美术有室外写生,我们的语文作业也可以安排与教学内容配合的室外活动,比如每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总是让学生兴奋不已,即便此时正在上课,他们也会迫不及待地将目光投向窗外,心儿也飞了出去。与其如此,不如借此良机,师生共乐一回,一起走出教室,来到操场、校园,看飞扬的雪花,赏美丽的风光,如果雪已堆积,不妨打一场雪仗……让孩子更深刻地感悟“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品味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之后,让孩子完成一篇应景的作文,学生也会觉得可写的很多,感受很真实了。
三、常规+指定
我们经常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决不仅仅是教材的知识。语文课程又是需要积累的。因此,我们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常规与指定相结合。
语文的常规作业可以是读书读报,比如:每天要求学生看看当日的报纸,知晓时事新闻,了解世态万象,从而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与之相联的是指定作业,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进度布置的相应作业。比如:学习了寓言故事,教师就布置学生去阅读《伊索寓言》,并搜集几则寓言故事,积极准备,在班级召开一个故事会,让学生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说明寓意。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孩子们对寓言这种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另外,我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些名著、杂志等,并且逐步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次阅读都要完成一些好词好句的摘抄。这应该也算是一项常规作业吧。平时,我对学生摘抄的内容没特别的要求,但遇到特定的教学内容时,我就会考虑让学生有指向性地做一些资料的搜集作业。比如在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文后,我就布置学生去寻找并摘录一些民间有关于天气的谚语。
又比如语文的随笔可以算是一项常规作业,平时每周一篇,一般可以让学生自由写作,自由选择文题,自由安排材料,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写见闻、谈感受、吐真情,不拘形式,自由表达,百花齐放,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坚持随笔的写作,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但配合我们的教学,随笔也可以在一定的阶段指定写作的范围、内容或形式。例如: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给学生有益的启迪。学习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作随笔。同样的,学习了《丑小鸭》等童话,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自编一则童话,尝试一下这种文体的写作。
这样的作业组合,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使语文作业具有动态的特点,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使语文的学习稳中有变,多彩多样。
四、保底+自选
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应该考虑“因材施教”。因此,作业的设计可以是:保底+自选。
所谓的保底作业就是班里人人都要完成的作业。一般一篇课文学习之后,字词的落实、课文内容的巩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语段的阅读拓展等,都可以作为保底作业。
而就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不同难度的作业,则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保底作业后根据本人情况自主选择完成。因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比如我在教学《秋天》一文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各位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以下的任意一项完成。可供选择的作业有:1.爱读书的你,请阅读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2.爱郊游的你,请你去寻找秋天的脚步;3.爱诵读的你,请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4.爱绘画的你,请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丰收的季节;5.爱文学的你,请摘录历代文人描写秋天的诗词;6.爱习作的你,请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
而学习了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后,看着学生们仍沉浸在蝈蝈的世界中时,我也趁着这股热情为学生送上了一份“课外小点心”。当日的自选作业为:1.做一位优秀朗读员——课外寻找一篇描写小昆虫的文章,为它选配优美的音乐后,声情并茂地朗读;2.做一名优秀小画家——在课文里找出描写蝈蝈外形的句子和他捕食的语句、文段,尝试绘画;3.做一名优秀表演者——细读课文,为蝈蝈的乐音进行口技表演;4.当一个优秀饲养员——和你的家人一起饲养一种小动物,或者你自己饲养一种小昆虫,细心观察它的生活习性,写一篇观察日记或随笔。
这样的自主性选择菜单作业,照顾了不同学生的作业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题可做,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指向,所以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让教师惊喜连连,我们还可以从中发现不少人才呢!
五、独立+合作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但同时他们又彼此依存,存在于一个集体中。当今社会非常强调团队合作。我们布置作业时也应关注到这一点,让孩子们成为“社会的人”。
对于传统的积累型作业,我们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具有一定的难度或复杂性的作业,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最常见的是学生们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日记的接力、阅读的交流等。
以学生轮流写日记为例,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共设一本日记,小组成员以接龙的方式轮流记上自己的一篇日记。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因此不啻为一项新鲜而有趣的作业。日记本渐渐成了一本“书”,每名同学既是作者,又是编辑,做时其乐融融,闲来读时其情浓浓。
除此之外,诵读类作业也可以尝试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所谓“书读百便,其义自见”,在语文学习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字词的识记,巩固课堂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佳句名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许多学生往往轻视诵读,他们对于老师布置的诵读类作业或不以为意、忽略不计,或草草应付、偷工减料,以致造成现下不少学生诵读水平直线下降,语文课堂中琅琅书声不再的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语文老师完全可以把诵读类作业作为一项常规作业摆上作业菜单。教师可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读熟,背诵。通常情况下,这项作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但也可以不时变换一下手法,以激发学生完成这项作业的兴趣。比如遇到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童话、寓言等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进行小组与小组间的竞赛,评选出优胜者。又比如学习了《威尼斯商人》之后,教师完全可以布置学生合作排演这个戏剧,并安排课堂表演。课文节选部分有许多人物,有女扮男装、聪敏机智、博学多才的鲍西娅,有贪婪狡诈、冷酷偏执的夏洛克,有忠于友情的安东尼奥、巴萨尼奥、尼莉莎、葛莱西安诺等人,还有萨拉里诺、公爵等,均为个性鲜明的角色。学生要想顺利完成这项作业,必须动一阵脑筋,下一番功夫。你瞧,首先是角色的定位,哪位同学希望扮演谁,哪位同学适合扮演谁,小组成员间往往需要一个协调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诵读与表演水平,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处事能力。给孩子们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品尝努力完成作业的成果,无疑使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致更浓了!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生活是鲜活的,这样的作业也是鲜活的,鲜活的作业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将情感投入进来,这比单纯从课本中选择习题当作业意义要深远得多。以实践类作业为例,它不仅需要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亲自体验,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强调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往往需要学生树立合作意识,与同学、家长等合力完成。
比如:我校曾推出一项制作感恩糕的活动。学校的厨师先教部分学生代表现场制作感恩糕,并把制作过程拍成录像,随后通过校园电视系统向全校同学推广,教会每一位同学如何做感恩糕。然后,学校为每位同学准备了做感恩糕的原料,在元旦放假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带回家亲手为父母制作感恩糕,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之情,为他们送上别致的新年礼物。配合这项活动,我们还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与家长用照片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并附上学生与家长的评价,谈谈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活动是热热闹闹的,作业中孩子与家长的评论也许只是片言只语,意义却是深远的。因为这项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感恩父母,让我们的每位家长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这份心意,从而让亲子关系在新的一年更加融洽了。
古人云:“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读文章是如此,布置作业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发掘创新,多一些奇思妙想,我们的语文作业才会更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体现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