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思想政治科学学习方法指导

【作者】 杨 宁

【机构】 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从思想政治学科特点、政治教材编写特点、政治教材编序等方面,就思想政治课科学学习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 学习方法 指导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一样。有的学习轻松,效果很好;有的学习感到很困难,效果也不好。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基础有差别以外,学习方法的差异是重要的原因。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
  一、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分别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尝试。教学中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指导学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学科的学习应联系不同的实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哲学研究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最普遍、最一般的意义上去学习和理解哲学常识的理论知识。
  根据学科研究方法指导学法。学科研究对象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研究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了解了学科研究方法,有利于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阶级的观点进行分析研究的,因此,政治常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
  根据学科表达术语指导学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决定了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不相同。有时虽然不同学科用了一个词语,但其含义往往也是不相同的。例如,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哲学中的“价值”的含义就不一样。因此,掌握一个学科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术语的特点,也是学好该门学科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区别掌握不同学科的术语。
  二、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指导学习方法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中学教材要根据基础教育的需要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指导学习法。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实现了教材观的更新,确立了着眼于素质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崭新教材观。在这一教材观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着眼于素质教育,力图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教育。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体验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各种能力的变化。 
  根据教材的体系结构指导学法。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根据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形成了自身的结构体系。例如,经济常识的教材结构体系是从市场经济一般入手,揭示市场经济特殊;又通过市场经济特殊体现市场经济一般。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了解教材的这一体系结构特点,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
  根据教材的叙述方式指导学法。课程标准中规定: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新教材都较好的贯彻了这一要求,采用了从基本事实引出基本结论,对基本结论进行分析,从基本结论过渡到基本应用的编写体例。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了解这一叙述方式,以促进学生顺利理解教材。
  三、根据教材编序指导学习方法
  利用标题掌握教材知识体系。高中思想政治的各册教材都列出了大大小小的标题。例如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高三教材还在每一框题中列出了不同层次的小标题。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标题构成的教材提纲来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
  利用附加问题时只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材料的重点,向学生提供一些要求四口大的问题。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各种附加问题帮助学习。
  利用学习前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教材中的“学习前的附加问题”主要有每课课前的序言和部分框题正文前的引文。这些序言和引文在教材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都以问题的形式指出了本课或本节、本框索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把注意力引导到教材的重点上去。
  利用“学习后附加问题”巩固学习。教材中的学习后的附加问题主要有阅读和思考和课后练习。当然,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也可以作为学习后的附加问题来处理。这些附加问题都是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的,题型多样化,并且大多数是提倡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它们来巩固知识,深化学习。 
  四、除了掌握上述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努力做到:
  1.努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不少人常常以为创造能力很抽象,离自己很远。作为学生,离创造性成果可能会有一大段距离,但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却是常见的。充满童趣的想象是,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提问也是。不要小看问题意识,能提问题、发现问题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能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生活是鲜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材对此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现实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关注变化的生活,及时的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
  3.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信息能力。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开阔思维,学会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养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总之,学有法则,学无定法。每个同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照搬别人的方法。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你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上述工作,就会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