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建构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作者】 刘新华

【机构】 莒南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处处体现“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本文就如何搞好“师幼互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   师幼互动    策略
        一、在主题活动中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方式
  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
  1.小班——我园利用童话故事主题活动体现游戏与生活的自然整合。
  (1)我们选择经典童话故事,调动小班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兴趣。对照小班教育目标,挖掘童话故事中的教育因素。挖掘一日生活中与童话故事结合的环节,利用多种方法完成主题教育目标。
  (2)提供可与幼儿互动的游戏化的童话环境。师生共同布置主题墙饰,体现童话故事内容及幼儿学习过程。创设辅助小墙,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结合童话故事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3)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童话情境,赋予幼儿游戏化的童话角色。教师用游戏化的口吻与幼儿交流,教师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这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更加亲密,教师对于幼儿的引领作用更强,有助于教师在游戏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幼儿参与游戏更投入、更主动、更快乐。最终实现小班幼儿的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2.中班——我园尝试把主题活动与幼儿活动区相结合,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1)结合教育目标,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讨论、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内容。
  (2)活动区中主题环境的创设过程与幼儿主题开展过程、幼儿发展过程同步。例如:主题《有趣的塑料袋》,在各个活动区中,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制作了以塑料袋为材料的玩具,表演区中,孩子们为自己制作了精美的演出服装和乐器; 在科学区,用塑料袋制作了降落伞、和光学玩具等。
  (3)主题区域中体现幼儿经验的共享与提升。开展主题角色游戏,深化幼儿主题活动。
  3.大班——整合教育资源,多方位实现幼儿学习的活动化、共同化。
  (1)我园注重选择能够激发大班幼儿探究的主题内容。结合教育目标,挖掘主题的教育因素。
  (2)我园教师在确定主题后,能够与大班幼儿共同提出问题,共同绘制网络图,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师生共同准备主题活动的开展。组织幼儿收集开展主题研究所需的材料,准备材料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过程。
  (3)针对主题,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困惑。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幼儿多方面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幼儿学会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4)提供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形式。引导幼儿学会在主题开展中的分工与合作。
  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主题活动时,要为幼儿分工、合作创造机会和条件。如: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需要小组内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给幼儿选择学习、表现的自主空间。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学习方式也不同,教师要给幼儿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在幼儿表达自己获得的经验时,也要鼓励幼儿用“百种语言”来表达。
  (5)组织经验化的共同学习过程。
        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究。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才能引导幼儿提出新的问题,让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探究。教师为幼儿经验共享搭建平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获得的经验,建立幼儿自信心。
  二、在角色游戏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1.我们把角色游戏与幼儿区域活动、主题活动、户外活动相结合,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化。
  (1)教师与幼儿一起确定主题。在确定主题时,幼儿之间要商议、争议哪一个主题最好玩,全班都感兴趣,说出别人的主题不好的原因,最终达成共识,确立一个游戏主题。在争论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2)教师与幼儿共同准备游戏材料。在搜集材料时,教师引导幼儿首先要预想需要什么,从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在开商店时,幼儿从各处搜集来了食品包装盒、包装袋、饮料瓶等。这么多东西怎么摆在货架上呢?幼儿又要进行分类。这些食品怎样向客人介绍呢?孩子们要分析什么是健康食品,要多吃;什么是不健康食品,要少吃。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3)教师与幼儿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分析哪些行为是恰当的,能够促进游戏的开展,哪些是不适宜的游戏行为,阻碍游戏的开展。这些规则是幼儿自己制定的,幼儿非常愿意遵守,天长日久孩子们就形成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并能迁移到生活中。
  (4)教师与幼儿一起推动游戏情节的延伸。在幼儿自主的游戏当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材料少了怎么办?东西卖不出去了怎么办?达不到顾客要求了怎么办?教师会引导幼儿一起分析、讨论,想出解决办法,推动游戏情节。慢慢地幼儿有了自主解决问题、发展情节的能力。
  (5)教师与幼儿一起评议游戏。在每次活动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分享、交流游戏的体验,并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经验。
  以上环节都有效地实现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发展。同时,角色游戏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自选主题,自结伙伴,自己延伸,自己发展游戏情节。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交流。
  2.我们在角色游戏中采取的互动指导策略有:
  (1)问题探究性引导:教师还可以根据游戏的需要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2)价值发展性引导:教师要善于发现、筛选有价值的、典型的问题或幼儿游戏中的闪光点,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寻找问题的关键,将其归纳为共性问题或共性经验,引发幼儿借鉴或进一步探究。
  (3)情节增加性引导: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在角色游戏中往往会出现游戏进行不下去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引导,发展游戏情节,使游戏顺利进行。
  (4)经验积累性引导:角色游戏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教育价值的游戏,通过幼儿的角色扮演创造性地反映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角色游戏中需要根据幼儿游戏需要,不断丰富幼儿的经验。
  (5)同伴互助性引导: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要成为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的桥梁和纽带,鼓励支持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分享游戏经验。
  三、指导策略——总结、归纳研究经验
  在研究中,我们不断研究总结教师在引导幼儿间的互动时的指导策略,激发幼儿有效互动。
  1.支持性互动:以“支持幼儿间的积极互动、消除幼儿间活动障碍”为宗旨的互动方式。包括:抚慰、赞赏、帮助、发展性评价、激趣、照顾、调解等方式。
  2.合作式互动:引导幼儿间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的互动方式。包括:参与、协商、讨论等。
  3.引导式互动:教师对幼儿间的互动趋向与方式加以指导,以使之有效的互动方式。包括:提醒、建议、启发、提问、示范、指导等方式。
  4.预成性互动与生成性互动兼顾: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在实施预成性互动的前提下,灵活地根据活动中生成的需要发起或回应与幼儿的互动,以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我们学校通过对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在教师培养、资源利用、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策略,提升了教师师幼互动的指导策略,推进了有效师幼互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