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给孩子一把学习的钥匙——自主学习,为学生打开语文之门

【作者】 于 娟

【机构】 靖江市城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会学习是人类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立足学科本位,传授知识、注重人文熏陶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指导方法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立足学科本位,传授知识、注重人文熏陶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用自主学习的钥匙,为学生打开语文学习之门。
  那么,学生要能自主地学习语文,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来培养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显地谈谈。
  首先学生应该具备如下一些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1.阅读书本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一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二是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三是对部分诗文还要做到诵读。读书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
  2.听记能力。要求学生听完讲述内容后,能根据要求进行概括、记录,并能整理笔记。体现在课堂上一方面,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同样,善于倾听这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更是语文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包括通过目录、图书、索引、手册,选择及使用参考资料(包括各种工具书、图表等);能根据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的观点等能力。这是适应终身教育体制的最关键的能力,是终身学习所必须的能力。
  4.智力技能。它包括:学会观察;学会记忆;掌握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想方法;学会思考和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保证知识信息能消化、吸收和同化,贯穿着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各种认知能力的因素。
  这四个层面,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所应该具备的学习素质,它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三大内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会学语文,即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说话,学会写作。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几条途径
  1.不失时机,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愿学、乐学才能学好语文。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探究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在教学中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方面要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需求,通过有效的组织,利用有效的空间,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语文教材内容文质兼美,设计新颖,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大禹治水》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洪水暴发时的情景,让学生感知人民的苦难,产生迫不及待救百姓的愿望,为大禹治水作铺垫,激起学生学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自觉去读课文,弄清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让学生很快明白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有时也可以根据语文学习的需要,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书面、口头或图文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察所得。
        另一方面在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只要铃声一响,登上讲台,我就会保持饱满的情绪,面带微笑,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张灿烂的笑脸。学生因为我的笑脸而充满生机,因为我的笑脸而有了积极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良好情绪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承担责任,其主动性及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通过我的启发和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动脑、动口、动手,学得有趣、主动,学得扎实、会应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
  2.注重过程,指导学习方法。
  具体的指导方式如下:
  (1)教师示范点拨。这是指教师给学生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教师就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呈现给学生,并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记号。如在行下画直线,表示值得注意,画曲线表示重要,在旁边画“X”表示错误,画“?”表示有疑问,发现美妙处,用“☆”做标记等,还可以介绍这样做的好处。
  (2)学生领悟自得。指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在实践中“悟”出学法的目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带有任务观点,比较肤浅,不着边际,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鼓励,要进行指导和点拨。然而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形成高潮呢?那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们思维火花闪现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的火炬,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具有善于疑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课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且标出自然段序号。第二遍让学生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学生把读完还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这里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文,通过读——想——画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在自主学文之后,我请同学们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哪个词是什么意思等比较简单的问题,还没有展开思维,为此,我特意让学生重点朗读第一节,“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生很自然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他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问题出来了,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我又让他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他们很快明白了学生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一是陪伴辛勤工作的老师,二是帮助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劳,三是感谢老师的牵挂。事实证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去画、去说,教师则在一旁通过“点拨”,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所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开阔,能力得以发展。
  (3)在生生互相交流中获得。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学生交流时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到方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可以促进他们更认真的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欣赏别人的优点,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及理由,畅所欲评,教师伺机指导,激起朵朵浪花。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我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小节,其余学生当“评委”评读。小评委在认真聆听同学读完第三小节后,在我的引导下能主动地各抒己见,有的说:“他读得好,声音很响亮。”有的说:“他读得好,读得很正确、很流利。”有的说:“他读得不好,没有读出盲婆婆心中的欢乐。”我相机指导,问道:“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生说:“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又见到了一切,她心中充满了欢乐,应该读出欢乐的气氛。”我顺势说道:“你能读出欢乐的气氛吗?示范一下。”随后又让学生们各自练读。这样,生生互评,以评促读,互动互助,双方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也使学生养成了认真听别人讲话、互助合作的好习惯。
  (4)运用中掌握方法。每教学一课,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全文,领悟规律。教师在课中小结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结构,抓住重点,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学完第一部分后,教师可指导总结出“抓住对话,体会心理”方法,然后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二、三部分。课后总结时应引导学生将本课的学习方法与训练重点贯穿起来,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并领悟规律,将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充分实践,养成自主学语文的习惯。
  习惯是个性心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地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实践习得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主动权,让学生慢慢形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阅读课要放手让学生读,听讲时要教会学生专心倾听,观察插图时,要训练学生细致地看……这些习惯的养成,都是老师的越俎代庖所不能教会的。
  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课程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语文课堂就能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方沃土,就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到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方法,为其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彩云 小学语文教学[J]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2 P2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