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努力开拓中小学校园网建设
【作者】 牛茂峰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简要谈谈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校园网、中小学、建设、问题
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的号召下,全国上下各中小学纷纷投入到校园网建设之中。但校园网建设技术含量高,系统性、综合性强,有些学校“一哄而上,仓促上马”,在建设中出现了软硬件建设比例失调,师资队伍培训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投资浪费、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益。本文简要谈谈校园网建设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校园网建设要明确目标,要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宗旨。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经济能力,坚持高效、适度超前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
校园网和企业网一样,首先是一个Intranet(内部网),建网目标是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化。校园网应具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交流等功能,为教育教学服务。重点是内部网的建设,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Internet(因特网)接口。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再考虑与教育网、因特网连接,甚至进行远程教学等。
而现在许多学校本末倒置,认为建校园网就是提供一个Internet接口,做一个学校网站。钱花了不少,效果一般。
二、校园网建设和企业网等任何一个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一样,要遵守1:1:1理论,使校园网建设合理,实现校园网效益最大化。
什么是1:1:1理论呢?就是在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中,硬件建设费用、软件建设费用和管理、维护、培训费用投入比例大致是1:1:1。若违背这一理论,要想充分发挥网络应用系统的效益,就很难保证。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校园网建设,但很多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没能做到这一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注重网络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固然重要,硬件性能的好坏、合理与否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基础”。硬件就好比人的“躯体”,没有强健的身体,就很难保证出色地完成工件。而软件就好比人的“灵魂”,有强健的身体,但没有智慧,也同样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有勇无谋”不足为英雄。所以软件建设同样重要,软件建设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关键”。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计算机管理人员经常给领导们分析软件的重要性,领导们也要开拓创新,学习一些信息技术。
2、不舍得化管理、维护、培训的钱。
硬件、软件建设的完成,也就是校园网应用的开始。要用好校园网,就必须经常性开展培训。因为计算机发展非常迅速,校园网的应用也处于初步阶段,现成的经验较少,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交流、总结。
校园网建设中某些技术适度超前,要用好校园网,必须重视人员培训。对网络管理员的培训可通过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和有关专项培训进行;对各学科教师可通过校内培训、外出培训、请专家来讲座等途径进行。
三、校园网建设要全校上下共同参与,多听取意见、建议。组成以学校分管领导负责、协调,计算机管理员、维护,全体师生应用、反馈的体系结构,使校园网逐步完善,不断发展。
1、校园网建设准备阶段:建立由校领导、计算机管理员、各学科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园网建设组,做好建设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组织到建设校园网比较成功的学校进行参观;请校园网建设方面的专家做校园网建设方面的专题讲座;对全校师生争求意见和建议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参观、调查、研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网建设方案。
2、校园网建设阶段:硬件建设相对容易,根据建设方案,落实经费,按照拟定的采购设备清单,进行招标采购,采购完成后,由网络公司施工,计算机管理员参与,涉及的技术也主要是信息技术,各学科教师不用参与。软件建设较复杂,校园网软件种类繁多,功能也各有千秋,需要进行反复比较,考虑综合性能。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教学资源及教育教学管理,涉及到各个学科,所以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参与,还可听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校园网运行维护阶段:师生是校园网的主要使用者,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由本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维护更新,整个系统的稳定、安全、数据的备份由计算机管理员负责,相关人员的协调、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领导负责。
但有的学校建校园网时,各学科的教师根本没什么参与,计算机教师也参与甚少,学校领导“一手抓”。这样必然造成考虑不够全面,也不利于校园网建成后的应用、维护、管理。
四、校园网要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校园网可靠、安全地运行。要尽可能预防问题发生,不要等出了问题再弥补,这样损失就比较大。
1、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管理。建立上机日志及用户日志记录,记录至少保存60天。在网上发布信息要进行登记,做到网上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据可查。全体师生不得使用黑客软件进行试探性攻击,不得非法入侵主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非法入侵主机,即使不作破坏,也要追究法律责任,跟非法入侵银行金库,即使没有偷盗,也已构成犯罪是同样的道理。当发生计算机事故、发现带有反动、淫秽内容的电子邮件时,须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2、对中小学生上因特网要严格控制,正确引导,不准搞没有管理的BBS、聊天室。对中小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对待这方面的教育要和青少年法制教育一样重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为了增强教育的严肃性,也可请公安局的民警进行专题讲座。要让学生明白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网络背后都是真实的人,到了网络上,不能变成“骗人精、骂人精”,在网上的一言一行,都要负责;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而不仅仅是娱乐、聊天、游戏。如果我们能够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不仅可以使学生拥有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3、预防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对网络的数据定期备份,备份要做多份,至少2份,绝对保证数据的安全。当系统崩溃时,利用备份可以及时恢复。系统中数据是最重要、最宝贵的部分,而不是计算机硬件。硬件坏了,可以马上买到;如果几年的数据丢失了,可不是用钱能解决的。
五、校园网建设要具有战略眼光,适度超前,稳步发展。避免“一步到位”的误区。不要一味追求高性能。网络建设要分步进行,不要全面出击。
总之,校园网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工程,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效益、高产出”,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走上信息现代化的轨道。在现代学校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使自己的学校走在同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4号《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
2、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3号《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关键词:校园网、中小学、建设、问题
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的号召下,全国上下各中小学纷纷投入到校园网建设之中。但校园网建设技术含量高,系统性、综合性强,有些学校“一哄而上,仓促上马”,在建设中出现了软硬件建设比例失调,师资队伍培训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投资浪费、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益。本文简要谈谈校园网建设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校园网建设要明确目标,要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宗旨。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经济能力,坚持高效、适度超前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
校园网和企业网一样,首先是一个Intranet(内部网),建网目标是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化。校园网应具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交流等功能,为教育教学服务。重点是内部网的建设,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Internet(因特网)接口。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再考虑与教育网、因特网连接,甚至进行远程教学等。
而现在许多学校本末倒置,认为建校园网就是提供一个Internet接口,做一个学校网站。钱花了不少,效果一般。
二、校园网建设和企业网等任何一个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一样,要遵守1:1:1理论,使校园网建设合理,实现校园网效益最大化。
什么是1:1:1理论呢?就是在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中,硬件建设费用、软件建设费用和管理、维护、培训费用投入比例大致是1:1:1。若违背这一理论,要想充分发挥网络应用系统的效益,就很难保证。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校园网建设,但很多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没能做到这一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注重网络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固然重要,硬件性能的好坏、合理与否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基础”。硬件就好比人的“躯体”,没有强健的身体,就很难保证出色地完成工件。而软件就好比人的“灵魂”,有强健的身体,但没有智慧,也同样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有勇无谋”不足为英雄。所以软件建设同样重要,软件建设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关键”。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计算机管理人员经常给领导们分析软件的重要性,领导们也要开拓创新,学习一些信息技术。
2、不舍得化管理、维护、培训的钱。
硬件、软件建设的完成,也就是校园网应用的开始。要用好校园网,就必须经常性开展培训。因为计算机发展非常迅速,校园网的应用也处于初步阶段,现成的经验较少,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交流、总结。
校园网建设中某些技术适度超前,要用好校园网,必须重视人员培训。对网络管理员的培训可通过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和有关专项培训进行;对各学科教师可通过校内培训、外出培训、请专家来讲座等途径进行。
三、校园网建设要全校上下共同参与,多听取意见、建议。组成以学校分管领导负责、协调,计算机管理员、维护,全体师生应用、反馈的体系结构,使校园网逐步完善,不断发展。
1、校园网建设准备阶段:建立由校领导、计算机管理员、各学科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园网建设组,做好建设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组织到建设校园网比较成功的学校进行参观;请校园网建设方面的专家做校园网建设方面的专题讲座;对全校师生争求意见和建议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参观、调查、研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网建设方案。
2、校园网建设阶段:硬件建设相对容易,根据建设方案,落实经费,按照拟定的采购设备清单,进行招标采购,采购完成后,由网络公司施工,计算机管理员参与,涉及的技术也主要是信息技术,各学科教师不用参与。软件建设较复杂,校园网软件种类繁多,功能也各有千秋,需要进行反复比较,考虑综合性能。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教学资源及教育教学管理,涉及到各个学科,所以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参与,还可听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校园网运行维护阶段:师生是校园网的主要使用者,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由本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维护更新,整个系统的稳定、安全、数据的备份由计算机管理员负责,相关人员的协调、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领导负责。
但有的学校建校园网时,各学科的教师根本没什么参与,计算机教师也参与甚少,学校领导“一手抓”。这样必然造成考虑不够全面,也不利于校园网建成后的应用、维护、管理。
四、校园网要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校园网可靠、安全地运行。要尽可能预防问题发生,不要等出了问题再弥补,这样损失就比较大。
1、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管理。建立上机日志及用户日志记录,记录至少保存60天。在网上发布信息要进行登记,做到网上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据可查。全体师生不得使用黑客软件进行试探性攻击,不得非法入侵主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非法入侵主机,即使不作破坏,也要追究法律责任,跟非法入侵银行金库,即使没有偷盗,也已构成犯罪是同样的道理。当发生计算机事故、发现带有反动、淫秽内容的电子邮件时,须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2、对中小学生上因特网要严格控制,正确引导,不准搞没有管理的BBS、聊天室。对中小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对待这方面的教育要和青少年法制教育一样重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为了增强教育的严肃性,也可请公安局的民警进行专题讲座。要让学生明白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网络背后都是真实的人,到了网络上,不能变成“骗人精、骂人精”,在网上的一言一行,都要负责;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而不仅仅是娱乐、聊天、游戏。如果我们能够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不仅可以使学生拥有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3、预防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对网络的数据定期备份,备份要做多份,至少2份,绝对保证数据的安全。当系统崩溃时,利用备份可以及时恢复。系统中数据是最重要、最宝贵的部分,而不是计算机硬件。硬件坏了,可以马上买到;如果几年的数据丢失了,可不是用钱能解决的。
五、校园网建设要具有战略眼光,适度超前,稳步发展。避免“一步到位”的误区。不要一味追求高性能。网络建设要分步进行,不要全面出击。
总之,校园网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工程,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效益、高产出”,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走上信息现代化的轨道。在现代学校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使自己的学校走在同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4号《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
2、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3号《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