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作者】 司文华

【机构】 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习惯中逐渐养成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好习惯养成的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学习 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习惯中逐渐养成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好习惯养成的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对于刚入校门的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实践中,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那么,教师到底该如何做,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当今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在当今的时代要求下,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使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重过程轻结果,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面对种种问题,都是学习习惯不好导致的结果。
  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主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的指导。先由教师对全体学生各项学习习惯的要求,针对具体事情指出学生的不足,从整体上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通过各种活动,例如班会,编排节目,看录像,说唱儿歌等的形式强化正确的学习习惯。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纠错提醒来最终实现好习惯的养成与稳定。
  三、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深入浅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教授主要内容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2、培养学生动脑多思的习惯:
  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去钻研,让他们大胆发言并形成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之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教师好的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兴趣,逐步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一定要培养他们不懂就问的好习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能主动大胆的问问题,我们就应当鼓励和表扬他们;到中高年级由于心理原因,很多学生怕问,对于学生的解题方法,教师要诱导启发学生,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质疑,经常训练,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教师要对各类学生的质疑给与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5、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预习、复习、多思的习惯,预习复习要及时,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必须要天天坚持,还要教师指点方法,经常检查完成的情况。对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和对学习有关的杂志,并能把好的内容随时摘录,常整理知识,动手做学具等习惯。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忠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55个故事》.学科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