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自主性——高中美术课“有效教学”初探

【作者】 葛 琦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本文着重阐述了实现高中美术课“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提高学习自主性,情境教学,网络及多媒体的运用,竞争意识,赏识教育。
        关键词:学习  有效  自主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高中美术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眼睛望着高考,其实对美术学科本身兴趣淡薄,教师投入精力大,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等。这种“无效教学”的局面时时困扰着我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改进教学思路,从“无效教学”转变为“有效教学”。《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美术课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的。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性,是高中美术课“有效教学”的关键。如何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让学生参与教学,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承受知识,这一传统模式,虽有其可取性,但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一种惰性心理,凡事都要等老师拿来现成的“一口一口的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致使教师投入大量精力,教学效果却收效甚微。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上素描课摆放静物的时候,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以组为单位,让他们自己先摆好静物,再相互评议,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小结,最后学生再根据老师和大家的评议,对静物摆放进行重新调整。学生的兴致很高,积极参与进来,摆放静物,评议,忙得不亦乐乎。原本是老师将静物摆好,学生画的这一模式,经过这样的改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是因为自己摆放的静物,所以画起来也觉得格外亲切。这样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丰富了他们对审美的认识,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做范画时,我也改变了过去一气呵成的作画方式。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示范并讲解画组合静物的第一步骤,接着学生作画完成第一步骤。第一步画好后停下来,老师和学生共同讲评,作品的“亮点”在哪,不足之处在哪,之后进行修改。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步、第三步……最后作品完成。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2.情境教学,增加趣味性和游戏性
  “想学”“愿意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在一些专业课上进行情境教学,使学生不自觉的喜欢上美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上美术欣赏课时,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这时,我就给所欣赏的作品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打造一个特别的教学情境。如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我给它配上一曲古筝《高山流水》,或者《平湖秋月》,在如流水般的琴声中,用抑扬顿挫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这古画,学生会被这氛围所感染,不知不觉的沉浸到美的情境中了。借助音乐和语言的魅力,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了美术作品的内涵。同时,爱玩也是高中生的天性。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可把游戏引入到课堂中去,增加美术课的趣味性。例如我们在欣赏某一作品时,可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作品中所表述的故事。学生有天生表现欲和游戏的欲望,他们为了表演好这一角色,会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作者、内涵等等,都作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3.网络、多媒体的巧妙运用
  随着网络、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它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了美术课堂,成为良好的教学媒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集、整理资料,欣赏美术作品,等等,既扩大了美术视野,又增加了趣味性。比如,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幅名人的绘画作品图片,然后让学生在网上搜索到这几幅指定的绘画作品,并搜出作品的创作年代、历史背景及作品的内涵等等。作业刚布置下去,学生就积极认真的查找起来。这样,学生既找到了要掌握的内容,又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作品的相关的知识。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使看似枯燥、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化,直观化。在上《纹样》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收集一些图案,然后把图案的设计思路讲给学生,再运用电脑的合成技术,让学生看到完整的图案制作过程。教学的直观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知道了看起来复杂的图案,其实是通过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及稍加变形做出来的,心中不再害怕作业,反而愿意做练习了,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4.在学习中竞赛,在竞赛中提高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在学习中营造一种竞争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身心发展。例如,可适时开展课堂绘画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学生互帮互学,以绘画水平好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这样做既能有效刺激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培养团体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及早发现差距,拾遗补缺,达到在学习中竞赛,在竞赛中提高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锻炼。各级各类的书画大赛,是很好的契机,要鼓励学生踊跃参赛,指导他们查阅资料,构思画面,告诉他们只要肯付出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创作作品的完成,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还有,参观展览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很好的途径。根据当地条件,利用艺术节书画展及其它各类书画展的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学生,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会做得比他们更好。此时学生也会倍感兴奋,摩拳擦掌,暗暗叫劲,学习劲头十足。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5.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关注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有被认同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创造机会,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比如张贴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具有成就感;开展“我这里做得最好”活动。活动中,让学生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自评、学生间互评的方式,点出作品中最成功,最可取的部分,进行交流和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对作品的“亮点”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即使是绘画水平较差的同学,也知道自己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会大大增加其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交流和学习,学生还学会了辨别哪些“亮点”,哪里是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水平会有很大提高。
  由此可见,实现高中美术课的“有效教学”,关键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变现有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果甚微的弊病。另外,教育者的个人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扎实基本功,进行美术创作,多出作品,出好作品,成为学生尊重和仰慕的榜样;此外,还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以适应当前高中美术教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