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作者】 杨琴琴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多数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读书的现实问题,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在农村,托付给亲戚或祖辈代为照看,于是,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它们常常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同其他孩子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3.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儿童,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多数儿童谈不上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只能过着维持温饱或者缺少规律的生活。
  ⒋安全问题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的留守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对孩子的安全衔接上存在“真空”,学校不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大大超过其他家庭的孩子。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
        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逐步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
  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政府部门应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孩子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他们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能力,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⒊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群体中生活和学习,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⒋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爱和帮助
  ⑴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在生活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但要淡化同情怜悯,避免对他们造成心灵的伤害。
  ⑵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班主任要主动多与留守儿童接触,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与无赖,消除抱怨情绪和被“抛弃”的感觉。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处境:父母外出务工,虽然使自己少了一些父母的照顾,但是获得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自立自强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将来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
  ⑶在活动中让他们感受亲情和幸福。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感受父母的亲情,生活的幸福。例如可以组织“体谅父母”、“感恩教育”、“交往辅导”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还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多参与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
  ⑷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定期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暑假,促成孩子去城市与父母团聚,了解城市的发展,开阔孩子的视野;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平时,要求家长多与孩子通过电话或书信交流和沟通。
        ⑸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功能。加强与代养人的沟通和联系,给予“替代性父母”必要的指导;采取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临时监护人的培训;主动寻求留守儿童的亲人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元的社会支持系统。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都来关心留守儿童,我们就有希望看到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幸福共成长”的美好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