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谈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

【作者】 周子伦

【机构】 珠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及体育基础差,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学习懒散,目的不明确,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心理障碍:体育教学;成因;对策;中学生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必修课,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和改善身体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心理障碍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表现出慌乱、恐惧、困惑、胆怯等不良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心理情绪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势必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并了解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有效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成因
  1、消极心理障碍及成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体育课不够重视,而学生学习积极与否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很大的联系。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往往经不住学习挫折的打击,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受挫就会马上丧失信心,不愿再次去尝试,甚至放弃追求。
  性格怯懦,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由于体育动作技术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及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不断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去征服一个个动作难度,接受各种挑战才能实现学习与训练目标,取得学习成果,因此体育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若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信心与勇气,没有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稍有难度或遇到复杂的动作就产生胆怯感和逃避心理,就难以学好体育课程,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2、自卑心理障碍及成因
  自卑心理就是由于学生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引起的态度体验。在体育课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自我能力估计的不足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当练习较难动作或中间遇上困境的时候,往往缺乏信心,轻易放弃挑战自己的机会。当所练习动作接近自身最大能力时,因害怕受伤或在同学面前丢脸,亦或看到同学受伤的先列,从而对该动作的练习产生恐惧感,畏手畏脚,不敢于尝试。有些学生由于本身身体素质较差或存在心理、身理上的缺陷,对所学动作缺乏信心,不敢进行练习。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常此以往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以上这些大都是由于对自身能力的估计不足,缺乏信心不敢于实践所致。
  3、恐惧心理障碍及成因
  恐惧心理是由于学生紧张焦虑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在体育教学中产生恐惧不安的现象有主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主要包括心理调节力低,心理素质差等;客观方面主要包括有以前失败的经验,教学内容过于复杂,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等,且这两方面的作用多半是相互作用的。
  二、消除障碍的对策
  1、教师方面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首先,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抓住难重点,注重教学过程中方法的科学性,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主动从事体育锻炼和掌握运动技术的强烈欲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积极肯定的认识自我,多提供一些使其获取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再次,学生情绪较沉闷时说些得体的幽默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可避免厌倦、枯燥的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最后教育学生以充满信心的精神面貌正确评价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激起学生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
  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去。其次,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科学安排组织教法。教材难易搭配合理,手段运用恰当,器材的设置和场地的布局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帮助树立学生间相互尊重。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鼓励,减轻学习压力,使他们处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中。最后,教师应正确对待有恐惧心理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并加强保护帮助措施,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动作,对自身慢慢增加信心,最后达到消除恐惧心理的目的。
  2、学生方面
  明确学习目的,克服消极心理。通过教师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及自身的努力,明白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正确学习动机的树立,产生对学习的强烈内驱力。使自己对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克服消极情绪。
  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首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去评价自我能力,慢慢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另外,班级内的体育骨干学生,在课堂上应以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等学习状态去带动影响其他学生,特别是那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在一种充满奋斗、激情的氛围中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去,以此慢慢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克服恐惧心理。首先,学生要对自我的运动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乃是为了以后的成功。另外,学生间要相互尊重,对于同学的失误不可取笑,有可能的话要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去争取胜利,以此慢慢克服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