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体育课中如何启发学生的主动性
【作者】 孙巴特尔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指出,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体育课是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要引导学生走到阳光中,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广大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少数学生在体育课中要“赶鸭子”般才能让他们走进阳光,走到操场上。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加强锻炼的主动性。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理应成为体育教学重要的任务,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重视传统知识技能,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思想,让学生明确“健康第一”的思想,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节好的体育课,课堂气氛是关键,这就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少数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不敢、也不愿意参与,笔者就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差异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并与他们共同探究和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知己、是朋友、是伙伴,用真心、真爱引导他们主动地走到阳光中,走到操场上,从中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2. 要以身作则,以身示教。体育课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到。笔者在体育课中,要求学生要穿适合运动的服装,首先必须严格按要求做到。
3. 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在教学思想上和教育感情上,优生和后进生要一样对待,因为后进生的思想更敏感,更缺乏自信心,处理不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教学方法上,则要区别对待,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水平和不同接受能力。
三、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
1、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后全身爽快、舒畅的感觉,同时达到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人天生存在着发展的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的好奇、探究、成就的心理。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现出运动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
3、让学生体会交流的快乐。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相互合作、探究。学生多数喜欢与别人合作、交流,在其他学科中这样的合作、探究和交流是受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就方便多了,接力、篮球、足球、拔河等运动项目都少不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学生运动、学习的主动性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四、教学内容、方法要开放
1、教学内容要开放。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力越来越大,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教学方法要开放。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当相应地进行改革。主张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评价理念,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要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要科学地考查学生全面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评价中要考虑学生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评定学生成绩时应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提高体育实践能力,促进自己身心健康成长。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理应成为体育教学重要的任务,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重视传统知识技能,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思想,让学生明确“健康第一”的思想,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节好的体育课,课堂气氛是关键,这就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少数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不敢、也不愿意参与,笔者就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差异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并与他们共同探究和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知己、是朋友、是伙伴,用真心、真爱引导他们主动地走到阳光中,走到操场上,从中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2. 要以身作则,以身示教。体育课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到。笔者在体育课中,要求学生要穿适合运动的服装,首先必须严格按要求做到。
3. 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在教学思想上和教育感情上,优生和后进生要一样对待,因为后进生的思想更敏感,更缺乏自信心,处理不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教学方法上,则要区别对待,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水平和不同接受能力。
三、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
1、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后全身爽快、舒畅的感觉,同时达到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人天生存在着发展的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的好奇、探究、成就的心理。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现出运动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
3、让学生体会交流的快乐。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相互合作、探究。学生多数喜欢与别人合作、交流,在其他学科中这样的合作、探究和交流是受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就方便多了,接力、篮球、足球、拔河等运动项目都少不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学生运动、学习的主动性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四、教学内容、方法要开放
1、教学内容要开放。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力越来越大,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教学方法要开放。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当相应地进行改革。主张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评价理念,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要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要科学地考查学生全面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评价中要考虑学生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评定学生成绩时应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提高体育实践能力,促进自己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