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作者】 徐小辉

【机构】 龙川县佗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体育锻炼的现状与方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现已在学校体育界取得了实践,还需要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必须抓好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一、体育意识的内涵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观念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是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按照个人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是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包含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三个方面。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体育情感是指对体育的接受与评价;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与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目的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以实现目的心理形态,体育认识可以引导、控制体育情感、体育情感影响体育意志,体育意志又反作用于体育情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体育意识。
  二、学生对体育意识的现状
  学生对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他们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体育基础等自身素质相关联,而且由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又极大地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致使目前学生对体育意识比较淡薄,参与意识差,甚至怕苦、怕累,存在:“身体无病无痛,不用参加什么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体育意识令人担忧。
  三、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
   1、加强思维品德教育
  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当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环节中去,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思想,行为,爱好、意志,个性等,在体育活动中都容易真实地表现出来,所以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
   2、排除消极因素
  一是出于升学压力,应付考试,导致许多学校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体育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升学考什么,就抓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只顾限前面不顾长远,这种应付态度,极大地阻碍了体育意识的培养。二是出于条件限制,将就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因而体育意识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三是认识不足,管理不善,教师教多少就是多少,教好教坏一个样,要想排除这些干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有这两点,条件差是可以改变的,总不至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老是“将就教学”。
   3、加大意识培养力度
  ①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要作用
  一是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术的技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体协调发展的过程;二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体育意识。
  ②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动作用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竞赛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就是实践,由于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参与,竞赛参与往往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同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好得多,同时还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体育竞参不仅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同时也是意志的较量,而这种较量又是出于参与者的自觉自愿,因而都能尽最大的努力,所以效果也较好。
  ③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
  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首先,要端正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地区分健身运动,竞技运动与培养冠军的关系,深刻地理解学校体育培养现代化的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其次,要在“参与”上多做文章,引导学生直接参与体育锻炼。
  总之,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这个氛围不仅包括学校,也包括家庭和社会,不仅有“硬件”更要有“软件”就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运动心理学角度讲,兴趣与注意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人对某一运动经常注意,表明对此项运动的有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诱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一旦产生兴趣,往往会体验到内心愉快,从而情绪活泼,精神饱满,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建立练习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所学得的知识,技能用来指导自己以后的锻炼,并能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自觉地坚持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