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迫切需要解决的几点问题

【作者】 罗光金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农村学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总体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可是还有一些问题让人担忧。作为一名在农村一线进行多年教育的工作者,知道农村教育存的一些问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还存在着老师思想观念保守僵化、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教育问题,要想改变这种壮况,我认为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有以下几点问题迫切解决。
  关键词:主体地位;教学质量;德育;社会实践
  一、农村思想政治课的主体地位拯待提高。
  由于农村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着主科和副科之分的思想,(主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其它科目则为副科)传统思想认为,只要学好了主科,就有了升学的希望,就能得到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们的认可。所以他们认为其它科目就没有必要潜心地去学习了,从而导致了副科普遍不好教的被动课堂,当然思想政治课也免不了其中的苦果。不过也有很多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也有了“副科”的思想,自己也怕影响学生升学问题,所以在不自觉间就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主体地位,他们的上课也只是单纯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所以我认为,必须对农村思想课的主体地位有待新的认识和提高,要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它也是一门主要的科目,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引领学生走向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这个精神,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二、农村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多年来思想政治课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提高,所以农村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没有得到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老师松懈、学生厌学。”如何改变这一情况呢?主要一点就是要重视担任思想政治课的老师的培训学习,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个彻底的新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个非同一般的科目的教育,它是关系到一个人乃是一批人一辈子的思想认识的问题,如果思想政治课老师没有把握好,哪么真正误人子弟的最大罪魁祸手便是思想政治课老师了。其二是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必须在教学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活泼形象化教学。通过多种途径一定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好,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为如果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偏废了,其再好的才能只能说他的危害社会危险系数就越大,难道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能够回避这一现实的问题吗?思想政治课老师只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才会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才会端正备课、上课的态度,也才会把课上好,进而逐步改变学生的厌学态度到喜欢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最终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环。
  三、农村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有待新的突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了展,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和认识都了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也给长期习惯于传统意识的人们带来了冲击,导致现在大多数农村孩子对思想政治课或多或少都有着厌学的心太。其次还有由于多数老师授课时只是一味地讲解理论和空洞的道理进行他们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要知道任何枯燥无味的东西都是会让人生厌的,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无知”的初中生,他们需要的是活生生的事例,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老师就要依据理论知识去更多地捕捉现实的事例,尤其是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融事例去说起,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这样学生才能化感性认识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得到活生生的道德情感教育。
  四、农村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有待进一步加强。
  限于农村思想政治课多数授课教育情况都是在依据:理论知识→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简单重复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打折扣,使他们的调研社会能力差,他们学到的最多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为了改变这种壮况,就应当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调研的过程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