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表内乘法教学点滴

【作者】 杨富宴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重视学生的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每分钟8-10题……”。在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我们首先接触到的就有表内乘法的教学。表内乘法是指乘法口诀表范围以内的乘法,也就是两个一位数相乘的乘法,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学习表内除法的依据。它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因此,表内乘法的教学尤为关键。
  一、在情境创设和操作活动中教学表内乘法。
  皮亚杰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客观通过动作转化为主观,知识是经常与动作或操作联系在一起的,思维就是操作。教学时,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让孩子们在数学情境和操作中学习,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这需要我们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创设情境,运用教具来具体展示。学生也要准备学具,主要用于“摆一摆”。在我们农村学校,学生能准备的学具比较多:花生、玉米仔、黄豆、桂圆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具。
  1、在情境创设和操作活动中探讨乘法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加法是乘法的基础,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头脑中只有加、减,并没有“乘法”的概念。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搭建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几相加”,也可以写成“几乘几”。 这是一个从形象的加法中,抽象出乘法的过程,它需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在操作中观察和发现。
  2、在情境和操作活动中编排乘法口诀
  教学乘法口诀前,学生可能在家长的要求下或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口诀的印象,部分学生可能还会背口诀。但会背,并不代表已经理解其表示的意思。教师不能因此而忽略引导学生推导口诀的过程。
  编排乘法口诀的过程其实和乘法的意义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应贯穿在乘法口诀教学的多个情境活动中。因此,我们引导学生编排口诀时,要从乘法的意义着手,让学生经历一个个相同加数相加,再改写为乘法算式,编写成口诀的过程。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列乘法算式来解答。
  二、多种方法练习,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帮助学生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的依据,是表内乘除法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会用乘法口诀,前提是熟记乘法口诀,做到烂熟于心,脱口而出的程度,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加强练习,帮助学生记住乘法口诀。
  1、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口诀的特点。
  教学乘法口诀时,都是按照乘法口诀表中竖排的顺序在学习中编成的。教师完全可以在这整个过程中,用一张大纸制成表格贴在教室后面,在教学几的口诀后,就把编出的口诀填在表格内,当学生完成九的口诀时,乘法口诀表也就制作而成了。我们要指导学生会看此表,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
  2、多种方式练习。
  每节课前两分钟可用口算卡片,对口令,听算等方式巩固乘法口诀表的熟记,加强对口诀表的运用;课后玩纸牌(可以每个学生准备1-9的纸牌,学生一人出一张,数比较小的同学计算乘出的结果)把练习融于游戏之中,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提高学生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的能力。
  对于一些特点不明显的口诀,还可以把口诀改编成学生会的歌,在活动课,音乐课、或上课前2—3分钟进行传唱,帮助学生记忆。某老师在上三年级展示课时,课前,学生们整齐的用两只老虎的歌调唱6、7的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一十八、三六一十八、四六二十四呀、五六三十呀、六六三十六、六六三十六;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呀,六七四十二呀,七七四十九,七七四十九。”这样学生也在愉快的活动中加强了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三、策略化教学,让学生会用乘法口诀进行求积的计算。
  1、建立“背”与“算”的联系。在乘法口诀中,有9句是同数相乘的,其余每句口诀前半句的排列规律都是较小的数在前,较大的数在后。教师教学用乘法口诀求积时,引导学生看到“几乘几”,就用“几几得几”的口诀写得数。如:看到3×4=,就想口诀“三四十二”,得表示等于,所以填12。但学生计算乘法算式时,有的题放前面的因数大一些,例如,学习了1、2的口诀后,第11页第三题中的算式:6×2  3×2   8×1  这几个算式都是把大的数排在前面,把小的数排在后面。所以要指导学生在用口诀求积时需要从较小的数想起,学会灵活运用口诀。
  2、掌握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特点:在口诀中,同数相乘的九句口诀,在计算时,可以算一个算式:如根据六六三十六,算6×6=36;其余每句口诀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在教材第9页例2的教学中就用到了根据一句口诀“二四得八”写两个算式:2×4=8和4×2=8,在编出口诀后,教师要多组织根据口诀写算式的练习,并在整个表内乘法中强化巩固,加强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让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3、发现规律,巧妙计算。要让学生找到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积的特点:如2的口诀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3的口诀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4的口诀相邻两句的积相差4,5的口诀相邻两句的积相差5……即几的口诀就相差几,并且会用积的规律计算。学习了3的口诀后,教材中安排了乘加乘减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如果有哪一句口诀遗忘了,就可以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从相邻的口诀推想出来。例如,要想四六是多少,可以从前一句的四五二十再加4,或者从后一句的四七二十八减去4,得到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
  总的来说,表内乘法是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能力和口算速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个内容熟练掌握,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