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探数学教学“开放度”

【作者】 覃荣章

【机构】 宾阳县王灵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若封闭将导致僵硬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要使课堂“活”起来,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启发创新思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开放性课堂教学、封闭、创新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此与同仁们探讨。
  一  认识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
  开放,从教学过程角度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开放式”的控制方式,构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等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堂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我认为,开放性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能参与数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
  1、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
  3、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探索新问题;
  4、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
  5、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
  二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参与条件,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以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自参与问题的实践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展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应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数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与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互相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形、蜂窝形等,这些形式都打乱了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的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由5人或7人组成,也有4人,6人小组等等。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能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积极创造条件,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
  数学开放性型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真正实现“数学地思维”、探索和创造过程的能力。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重要途径。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
  2、设计数学开放题的基本要求
  设计数学开放题要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的发展。
  3、适度开展数学开放题教学
  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受课堂时间的制约。因此,必须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度,必要时教师作一些铺垫。另外,鉴于我国当前的教学实际,学生对数学开放题不太适应,不宜多搞。
  总而言之,为使教学开放题逐步进入课堂,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积极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为最终提高教学的开放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师之友》2011年第2期
  2《中学青年教师》2012年第12期
  3《广西教育》2012年第1期
  4《广西教育》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