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
【作者】 王 勇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新的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新课标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们常常在思考、研究,新形式下到底应该怎样上课?
一、如何衡量“好课”的标准
同样一节课,有人认为很好,有人觉得一般,但是有一点大家应该有共识,不管这一节课上完后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如何,通过这节课学生获得了他应该获得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那么这节课基本上可以说是一节好课,虽然它不一定是最精彩的,但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这节课应该是能站得住脚的。过去没有颁布课程标准,我们都是依据大纲,现在有了新课程标准,那么好课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美术课程标准里面。教学中,只要我们按照课标去研究、推敲,这节课哪些地方与课标吻合,能达到课标的要求,我们就可以把它视为评价一节课的标准。
当然,一堂好课的因素是很多的,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学目标及其落实。目标的落实看学生,学生的表现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很多细节:生动灵活的环节,巧妙多样的方法,优美精确的语言,多元的评价等等。
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评价一节课,如果单一看一个方面,比如说有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语言流畅,给我们的感觉真是行云流水,那么这样就是一节好课吗?我认为不一定,因为标准应该是多面的。
一堂好课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里面有我们上课前预设好了的,也有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这就是为什么每一次讲课都会出现不同的感觉。同样的一节课,每次上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新的,虽然是同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但是现场的生成会有变化,因为学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教学与表演的不同。一堂好课需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需要我们全面的预设,而最精彩的就是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处理。这些无不考验着一位老师的个人素质和对一堂课的把握能力、驾驭能力。
二、怎样安排课堂讨论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不安排讨论的,百分之九十九都安排。这应该是个好的现象,对比课改之前是个大改进,至少我们有了课改的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得学习的自主权,所以说讨论是好的,是必要的。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讨论徒有虚名,流于形式。例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摆出了问题,让学生讨论两分钟,可是学生刚刚交头接耳,老师就说“好,讨论结束”,看看时间,还不足二十秒,当然也不能排除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学生没有交流,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没有来得及交流的,我想这样的讨论交流,任何人也不会赞成的。
因此,我认为课堂上的讨论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安排。
三、如何把握教学评价
在很多老师眼里,评价指的是课堂作业完成后的评价,这种观点就比较狭隘了,我认为评价不能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环节,而是课堂教学全过程都要有评价,当然在作业评价中,评价显得比较突出,但不是指其他方面就没有评价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持有狭隘的评价观,因为评价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评价是多元的,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评价。
在备课中我们也要将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对待,这绝不是教学的附庸,而是能使全课达到高潮,是学生得到新知和前进动力的重要手段。
四、怎样进行课堂示范
课堂示范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能给学生直观感受,非常重要,而有的则认为限制学生思维。在课改最初阶段的前三、四年,大家似乎一夜之间开始排斥课堂示范,课堂上不追求演示了。
有人认为,老师当堂演示,学生就全照你的画了,不会再有自己的想法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绝对不能因为这点就把课堂示范给否定了。
其实课堂示范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有示范,必要的地方,老师的示范确实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技能魅力,从而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示范也并非从头到底。一幅画老师从起笔到完成全部示范,这样耗费时间,效果也未必好。示范也要点到为止,该示范的地方又绝对不能忽略。
五、如何展示美术作业
在美术作业展示中,我认为能让学生全部展示的尽量让学生全部展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的机会,因为这个机会对于大家来说是平等的。无论学生的作业是优秀的还是一般的,即使是很差的作业也可能有亮点,关键是我们不能伤了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
当然限于展示区域及时间关系,我们又很难做到全部展示。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展示方式,我们可以采取阶段性的展示方式,学生也可以直接拿着作业进行展示,站在座位处转动着向大家展示,边展示,边讲解,这些多变的展示方式既照顾了面,又节省了时间,更能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
六、怎样进行课堂板书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对课堂板书持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有了先进的多媒体设施,无须再进行板书了,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我认为:课堂板书很有必要。
课堂上我们应该提倡板书,起码我们板书的时候能传达给学生一种信息:一种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的态度。如果老师的板书既漂亮又工整,那必然能给学生一种感染和熏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往往是一边板书,一边讲解,教师的书写和讲解融为一体,并在板书上做一些标记,画一些图形,加一些着重点。这种授课状态比用大屏幕会让学生更有感觉,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当然板书要有计划,哪些要写,哪些不写,写在哪儿,决不能随意乱写。所以,一堂课中,在重点的地方、呈现知识点的地方,我们应该有板书的配合。
以上六点是我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浅显总结与探讨,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远远不只谈到的这几个,这只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学中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灵活驾驭课堂,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美术课为他们带来的收获与乐趣,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呈现出新时代的风采,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具活力。
新课标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们常常在思考、研究,新形式下到底应该怎样上课?
一、如何衡量“好课”的标准
同样一节课,有人认为很好,有人觉得一般,但是有一点大家应该有共识,不管这一节课上完后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如何,通过这节课学生获得了他应该获得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那么这节课基本上可以说是一节好课,虽然它不一定是最精彩的,但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这节课应该是能站得住脚的。过去没有颁布课程标准,我们都是依据大纲,现在有了新课程标准,那么好课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美术课程标准里面。教学中,只要我们按照课标去研究、推敲,这节课哪些地方与课标吻合,能达到课标的要求,我们就可以把它视为评价一节课的标准。
当然,一堂好课的因素是很多的,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学目标及其落实。目标的落实看学生,学生的表现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很多细节:生动灵活的环节,巧妙多样的方法,优美精确的语言,多元的评价等等。
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评价一节课,如果单一看一个方面,比如说有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语言流畅,给我们的感觉真是行云流水,那么这样就是一节好课吗?我认为不一定,因为标准应该是多面的。
一堂好课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里面有我们上课前预设好了的,也有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这就是为什么每一次讲课都会出现不同的感觉。同样的一节课,每次上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新的,虽然是同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但是现场的生成会有变化,因为学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教学与表演的不同。一堂好课需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需要我们全面的预设,而最精彩的就是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处理。这些无不考验着一位老师的个人素质和对一堂课的把握能力、驾驭能力。
二、怎样安排课堂讨论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不安排讨论的,百分之九十九都安排。这应该是个好的现象,对比课改之前是个大改进,至少我们有了课改的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得学习的自主权,所以说讨论是好的,是必要的。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讨论徒有虚名,流于形式。例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摆出了问题,让学生讨论两分钟,可是学生刚刚交头接耳,老师就说“好,讨论结束”,看看时间,还不足二十秒,当然也不能排除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学生没有交流,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没有来得及交流的,我想这样的讨论交流,任何人也不会赞成的。
因此,我认为课堂上的讨论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安排。
三、如何把握教学评价
在很多老师眼里,评价指的是课堂作业完成后的评价,这种观点就比较狭隘了,我认为评价不能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环节,而是课堂教学全过程都要有评价,当然在作业评价中,评价显得比较突出,但不是指其他方面就没有评价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持有狭隘的评价观,因为评价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评价是多元的,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评价。
在备课中我们也要将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对待,这绝不是教学的附庸,而是能使全课达到高潮,是学生得到新知和前进动力的重要手段。
四、怎样进行课堂示范
课堂示范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能给学生直观感受,非常重要,而有的则认为限制学生思维。在课改最初阶段的前三、四年,大家似乎一夜之间开始排斥课堂示范,课堂上不追求演示了。
有人认为,老师当堂演示,学生就全照你的画了,不会再有自己的想法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绝对不能因为这点就把课堂示范给否定了。
其实课堂示范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有示范,必要的地方,老师的示范确实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技能魅力,从而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示范也并非从头到底。一幅画老师从起笔到完成全部示范,这样耗费时间,效果也未必好。示范也要点到为止,该示范的地方又绝对不能忽略。
五、如何展示美术作业
在美术作业展示中,我认为能让学生全部展示的尽量让学生全部展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的机会,因为这个机会对于大家来说是平等的。无论学生的作业是优秀的还是一般的,即使是很差的作业也可能有亮点,关键是我们不能伤了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
当然限于展示区域及时间关系,我们又很难做到全部展示。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展示方式,我们可以采取阶段性的展示方式,学生也可以直接拿着作业进行展示,站在座位处转动着向大家展示,边展示,边讲解,这些多变的展示方式既照顾了面,又节省了时间,更能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
六、怎样进行课堂板书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对课堂板书持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有了先进的多媒体设施,无须再进行板书了,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我认为:课堂板书很有必要。
课堂上我们应该提倡板书,起码我们板书的时候能传达给学生一种信息:一种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的态度。如果老师的板书既漂亮又工整,那必然能给学生一种感染和熏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往往是一边板书,一边讲解,教师的书写和讲解融为一体,并在板书上做一些标记,画一些图形,加一些着重点。这种授课状态比用大屏幕会让学生更有感觉,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当然板书要有计划,哪些要写,哪些不写,写在哪儿,决不能随意乱写。所以,一堂课中,在重点的地方、呈现知识点的地方,我们应该有板书的配合。
以上六点是我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浅显总结与探讨,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远远不只谈到的这几个,这只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学中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灵活驾驭课堂,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美术课为他们带来的收获与乐趣,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呈现出新时代的风采,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