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 吴春红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多数人认为,小学美术课就是绘画课,往往忽视了美术中的手工教学,其实,它在整个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几年来,我们通过指导欣赏、加强动手操作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手工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多数人认为,小学美术课就是绘画课,往往忽视了美术中的手工教学,其实,它在整个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句话说明了儿童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手工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动手制作能力的美术活动,它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心灵手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几年来,我们通过指导欣赏、加强动手操作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搞好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欣赏,是人们接受事物的初步感知,也是人们认识知识、学习知识和发展创造的前提。可以说,不会欣赏,就不会有创造。在美术手工教学中,我们把指导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放在首位。
兴趣是求知的内动力,是创造的起点。只有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对该事物的情感,由情感进而形成追求。在追求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有创意的思考。在美术手工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欣赏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和实物,向学生介绍工艺品的来源、生产制作和自身美的所在及其观赏价值、实用价值,让学生首先对工艺美术有所了解,如《中国陶瓷》这课是一节欣赏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了我国古代的陶瓷制品和工艺美术史,使学生知道了我国古代的文明,从而对今天的工艺美术更加热爱和向往。
二、广采博取,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美术制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需要多方面多渠道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我的体会是:
1.思路要广
“广”即打开学生思路。如在指导学生剪贴《漂亮的童装》一课中,由于启发得当,学生作品就富有创意感,且各不相同。我让学生从几个不同方面考虑,用花鸟、小动物、人物这些不同事物来进行装饰,这样学生创作出的作品就不会千人一面。再如《墨纸刻画》一课,大多数学生构思小房子、太阳、大树、小鸟等。为让学生把范围想得广一点,我讲了一个生动有趣得小故事:森林中,又有一群蚂蚁要搬家,但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蚂蚁想请小乌龟帮助,将他们驮过去,然后,请小朋友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画其它得小故事也可。
这么一启发,学生思维就活跃多了,画出作品也就有了创意。
2.题材要新
我常常告诉学生,绘画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生命力,“别人啃过的馒头不香”,所以在指导学生手工制作时,一定要求学生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如《挂历纸拼贴》一课,为指导学生不要老剪贴一些很俗的题材,使看的人望而生厌。我启发学生在自己身边寻找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如“我的妈妈”、“地球妈妈笑了”等有新意的题材,,最后学生的作品显得格外生动。
3.构思要奇
一个好的题材确定下来之后,还要有绝妙的构思才行。用一种别出心裁的形式来表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做花馍》一课中,一个学生用面团做了一只猴妈妈,一只猴宝宝,她们母女俩面对面,嘴对嘴,体现了母子情深这一主题,在这里题得非常巧妙。
三、加强动手制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智育》一文中指出:“孩子们的能力和才干出自他们的手指头。形象地说,发源于手指头的细小溪流,不断补充着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这段论述深刻地阐明了时间出真知的道理,指出了操作活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指导学生创作,是美术手工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仅因为手工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还可以启迪儿童智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就地取材,动手制作
我们的生活周围有许多废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制作成很多精美漂亮的工艺品。我曾指导学生用泥巴可以捏制成各种小动物。用豆、麦、花生或鹅卵石粘贴各种工艺品,还可以用纸片、纸板、麻布片、塑料、尼龙、皮革等边角料,甚至植物的皮、叶、根等也可以当作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粘贴画。如布贴画、彩纸贴画、蛋壳贴画、毛线贴画、吹塑纸贴画等。因为让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上课时有材可选,所以学生巧动脑,巧动手制作出了精美的工艺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制作的积极性。
2.向民间艺人学习,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我国民族艺术的传统源源流长,风俗多样,民间美术纷呈异彩,极富特色。为此,我还要求学生,多向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学习,并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建筑,进行写生,吸取民间艺术的特长。同时我还定期组织学生举办“小巧手”比赛,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新颖的小工艺制作,从学生的上百件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独具匠心,颇具想象力,尽管还有不成熟之处,但这充分展示了学生们潜在创造力,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的手更加灵巧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授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以使他们掌握创新的钥匙,开启每一扇问题之门。
关键词:手工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多数人认为,小学美术课就是绘画课,往往忽视了美术中的手工教学,其实,它在整个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句话说明了儿童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手工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动手制作能力的美术活动,它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心灵手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几年来,我们通过指导欣赏、加强动手操作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搞好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欣赏,是人们接受事物的初步感知,也是人们认识知识、学习知识和发展创造的前提。可以说,不会欣赏,就不会有创造。在美术手工教学中,我们把指导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放在首位。
兴趣是求知的内动力,是创造的起点。只有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对该事物的情感,由情感进而形成追求。在追求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有创意的思考。在美术手工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欣赏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和实物,向学生介绍工艺品的来源、生产制作和自身美的所在及其观赏价值、实用价值,让学生首先对工艺美术有所了解,如《中国陶瓷》这课是一节欣赏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了我国古代的陶瓷制品和工艺美术史,使学生知道了我国古代的文明,从而对今天的工艺美术更加热爱和向往。
二、广采博取,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美术制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需要多方面多渠道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我的体会是:
1.思路要广
“广”即打开学生思路。如在指导学生剪贴《漂亮的童装》一课中,由于启发得当,学生作品就富有创意感,且各不相同。我让学生从几个不同方面考虑,用花鸟、小动物、人物这些不同事物来进行装饰,这样学生创作出的作品就不会千人一面。再如《墨纸刻画》一课,大多数学生构思小房子、太阳、大树、小鸟等。为让学生把范围想得广一点,我讲了一个生动有趣得小故事:森林中,又有一群蚂蚁要搬家,但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蚂蚁想请小乌龟帮助,将他们驮过去,然后,请小朋友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画其它得小故事也可。
这么一启发,学生思维就活跃多了,画出作品也就有了创意。
2.题材要新
我常常告诉学生,绘画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生命力,“别人啃过的馒头不香”,所以在指导学生手工制作时,一定要求学生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如《挂历纸拼贴》一课,为指导学生不要老剪贴一些很俗的题材,使看的人望而生厌。我启发学生在自己身边寻找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如“我的妈妈”、“地球妈妈笑了”等有新意的题材,,最后学生的作品显得格外生动。
3.构思要奇
一个好的题材确定下来之后,还要有绝妙的构思才行。用一种别出心裁的形式来表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做花馍》一课中,一个学生用面团做了一只猴妈妈,一只猴宝宝,她们母女俩面对面,嘴对嘴,体现了母子情深这一主题,在这里题得非常巧妙。
三、加强动手制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智育》一文中指出:“孩子们的能力和才干出自他们的手指头。形象地说,发源于手指头的细小溪流,不断补充着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这段论述深刻地阐明了时间出真知的道理,指出了操作活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指导学生创作,是美术手工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仅因为手工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还可以启迪儿童智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就地取材,动手制作
我们的生活周围有许多废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制作成很多精美漂亮的工艺品。我曾指导学生用泥巴可以捏制成各种小动物。用豆、麦、花生或鹅卵石粘贴各种工艺品,还可以用纸片、纸板、麻布片、塑料、尼龙、皮革等边角料,甚至植物的皮、叶、根等也可以当作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粘贴画。如布贴画、彩纸贴画、蛋壳贴画、毛线贴画、吹塑纸贴画等。因为让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上课时有材可选,所以学生巧动脑,巧动手制作出了精美的工艺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制作的积极性。
2.向民间艺人学习,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我国民族艺术的传统源源流长,风俗多样,民间美术纷呈异彩,极富特色。为此,我还要求学生,多向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学习,并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建筑,进行写生,吸取民间艺术的特长。同时我还定期组织学生举办“小巧手”比赛,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新颖的小工艺制作,从学生的上百件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独具匠心,颇具想象力,尽管还有不成熟之处,但这充分展示了学生们潜在创造力,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的手更加灵巧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授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以使他们掌握创新的钥匙,开启每一扇问题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