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思品课堂的生活化 德育化

【作者】 马海俊

【机构】 肥城市汶阳镇教育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课堂生活化即引导学生主动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实践对于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它同样具有这样的意义。初中思品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旨在改变思品课教学的空洞的说教,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参与社会,关注生活,调查研究,自行设计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德育的生活化。
  在讲授《自立自强》时,针对当前许多中学生严重缺乏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的现状,为使学生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生活能力,我设计了“生活剧场”的教学环节,把日常生活纳入课堂,举办钉扣子和叠衣服比赛。比赛中,有的同学笨手笨脚,力不从心;有的同学被一根小针憋得满脸通红;有的同学甚至满头大汗。这一实践性活动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所欠缺的自立能力。意识到了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大大增强了其自立意识和动手能力,收效甚丰。一次的实践胜于千百遍的知识传授,课堂成了学生生活实践的演练场,如此课堂怎能不教学生喜爱。
  从生活中选取情境,设置探寻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是让课堂生活化的一个根本着陆点。为此,平时的教学应充分注意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机地提炼、再创造,进而深加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和感悟。
  创设生活情境,将真实生活中的“活”水引入课堂,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学生的情感被真实的生活情境点燃,更易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实现启智明理的育人效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课堂应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课堂应是生活的课堂,它所探究的问题是从生活中来的,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生的质疑才会源于生活,学生的思考才可能反馈于生活,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探究的目的结合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以赋予新教材生活气息和活力。换言之,就是要善于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生活引入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观和道德观。
  “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新课标的重要义题,将生活过程请进课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充分地将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过程中收获成长。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实现“人人有进步、个个获成功”的理想效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分组、辩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形式合理调整课堂教学,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只有依据教材本身,紧扣学生生活的实际,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无声处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