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学中提高智障生注意力方略探析
【作者】 张兴鹏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所谓注意是人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智障学生不仅智力低下,往往还伴有其它问题,比如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自闭症等,属于“多重障碍”。那么,面对这样的“多重障碍”学生,怎样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有所提升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略来实现:
一、把握一堂课黄金时间,全力集中学生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注意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研究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在25分钟。智障学生由于其生理缺陷,连续注意的时间相对同龄正常儿童会更短些。因此,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例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学一开始描述一个小朋友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制
订了一份作息时间表:早晨6时起床,6时30分开始早读,7时开始吃早饭,7时30分来学校上课,说:“这个时刻小朋友要开始上课了。这样的时刻我们还没有学过怎么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直奔主题,在观察主题图和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由于教师把握住了课堂的最佳时间,利用学生最想学习的前20分钟时间完成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学效果良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给学生安排一些轻松的带游戏性质的活动和练习,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做到松紧有度,非常愿意参与。
二、以学生好奇心为抓手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 “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社会,观察世界,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对事物的兴趣为起点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智障学生的生理特点,适时地引入情境和游戏,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将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教师带着各种各样的人民币进入教室,学生看过后感到很奇怪,望着满脸困惑的学生,我问:“你们知道我拿的是什么吗?你们用过钱吗?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好奇心,直奔本课主题。课堂中我又安排了一个“幸运大抽奖”的活动,让学生从封闭的箱子里抽出一张人民币,并读出是多少钱,回答正确的给予奖励。整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不亦乐乎。
三、适时给予评价,提升学生注意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一门科,看来包括两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就是指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核对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合适,分析、概括得是否正确等。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知识的反馈和总结。例如: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教学和评价来检查学生听课的注意力。1、制订评价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2、交给评价方法。如模仿性自我评价,反复性自我评价,理解性评价和想象性自我评价等。3、评定等级,如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由于朗读要求潜心地读,评价要检查读得优劣,所以学生对所读内容要全神贯注,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听课注意力的延伸和巩固。又如,在低段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坐不住,需要老师经常性地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进行表扬并进行强化,学生的荣誉感、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延长注意的时间,形成较好的师生关系。
四、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引导学生视觉的专注。
视觉的专注是教学的初步目标,视觉的持续程度是受身体定位情形影响的。中国有句谚语:“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对智障学生在课堂上的正确坐姿、站姿的习惯培养,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视觉专注力的持续性。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学生座位和教师所站的位置所组成的角度和彼此间的距离来局限学生的离座或走动的范围,更要让学生养成自然地执行命令的习惯。如:教师遇到大多数学生坐姿乱套时,就提醒说:“一,二,三——”学生齐声说:“坐坐好。”老师说:“四,五,六——”学生说:“坐神气!”这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切换到教学中来。对于个别注意力特别难集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调整座椅位置、座位间距的方法,多加关注;课堂上出现分心现象时,教师就轻唤他的名字,用眼神和体态语把他召回。
五、营造安静的环境,尽量排除各种干扰。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非常容易被外界无关的刺激牵引注意,例如窗外有人走过、汽车开过、喇叭声、叫喊声、课桌里好吃的零食、上节课刚折的纸飞机等等,都是他们分散注意力的诱因。他们或者心不在焉,摆弄手里的东西,或者干脆站起来看个究竟,同学之间自管自讨论,仿佛老师不在一般。课堂上如果出现这样情况的话,就很难把他们及时地拉回到教学中来。因此,在上课以前,我们不妨先检查一下学生周围的情况,把他们手头的与本节课无关的物品一概收上,把课桌里的容易引起学生上课分心的物品取出来统一放置,关上低处的窗和门等等,尽量减少智障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智障儿童注意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孩子注意力的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一堂课黄金时间,全力集中学生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注意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研究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在25分钟。智障学生由于其生理缺陷,连续注意的时间相对同龄正常儿童会更短些。因此,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例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学一开始描述一个小朋友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制
订了一份作息时间表:早晨6时起床,6时30分开始早读,7时开始吃早饭,7时30分来学校上课,说:“这个时刻小朋友要开始上课了。这样的时刻我们还没有学过怎么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直奔主题,在观察主题图和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由于教师把握住了课堂的最佳时间,利用学生最想学习的前20分钟时间完成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学效果良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给学生安排一些轻松的带游戏性质的活动和练习,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做到松紧有度,非常愿意参与。
二、以学生好奇心为抓手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 “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社会,观察世界,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对事物的兴趣为起点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智障学生的生理特点,适时地引入情境和游戏,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将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教师带着各种各样的人民币进入教室,学生看过后感到很奇怪,望着满脸困惑的学生,我问:“你们知道我拿的是什么吗?你们用过钱吗?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好奇心,直奔本课主题。课堂中我又安排了一个“幸运大抽奖”的活动,让学生从封闭的箱子里抽出一张人民币,并读出是多少钱,回答正确的给予奖励。整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不亦乐乎。
三、适时给予评价,提升学生注意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一门科,看来包括两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就是指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核对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合适,分析、概括得是否正确等。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知识的反馈和总结。例如: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教学和评价来检查学生听课的注意力。1、制订评价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2、交给评价方法。如模仿性自我评价,反复性自我评价,理解性评价和想象性自我评价等。3、评定等级,如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由于朗读要求潜心地读,评价要检查读得优劣,所以学生对所读内容要全神贯注,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听课注意力的延伸和巩固。又如,在低段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坐不住,需要老师经常性地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进行表扬并进行强化,学生的荣誉感、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延长注意的时间,形成较好的师生关系。
四、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引导学生视觉的专注。
视觉的专注是教学的初步目标,视觉的持续程度是受身体定位情形影响的。中国有句谚语:“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对智障学生在课堂上的正确坐姿、站姿的习惯培养,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视觉专注力的持续性。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学生座位和教师所站的位置所组成的角度和彼此间的距离来局限学生的离座或走动的范围,更要让学生养成自然地执行命令的习惯。如:教师遇到大多数学生坐姿乱套时,就提醒说:“一,二,三——”学生齐声说:“坐坐好。”老师说:“四,五,六——”学生说:“坐神气!”这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切换到教学中来。对于个别注意力特别难集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调整座椅位置、座位间距的方法,多加关注;课堂上出现分心现象时,教师就轻唤他的名字,用眼神和体态语把他召回。
五、营造安静的环境,尽量排除各种干扰。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非常容易被外界无关的刺激牵引注意,例如窗外有人走过、汽车开过、喇叭声、叫喊声、课桌里好吃的零食、上节课刚折的纸飞机等等,都是他们分散注意力的诱因。他们或者心不在焉,摆弄手里的东西,或者干脆站起来看个究竟,同学之间自管自讨论,仿佛老师不在一般。课堂上如果出现这样情况的话,就很难把他们及时地拉回到教学中来。因此,在上课以前,我们不妨先检查一下学生周围的情况,把他们手头的与本节课无关的物品一概收上,把课桌里的容易引起学生上课分心的物品取出来统一放置,关上低处的窗和门等等,尽量减少智障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智障儿童注意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孩子注意力的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