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作者】 于广辉 王新平
【机构】 尚家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为标准不清晰,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参照标准,导致行为方向游移;二是行为训练不持久,缺乏持续监控,导致行为目标落空;三是行为意义不明确,导致学生有道德之知,而少道德之行、之情、之信,行为价值异化;四是行为训练内容不科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行为结果虚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好习惯工程”,把行为习惯培养作为学校德育的落脚点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在“标准细节设计”。“管理机制创新”、“活动情境创设”、“家校携手共进”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一、“好习惯工程”实施理念
“好习惯工程”遵循儿童德育原则,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确定以“近、实、小”为原则,强调了循序渐进、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强调习惯养成从学生的身边事、日常事做起。在习惯养成方法与过程上重视学生对好习惯的认知、熟记和辨析,重视对学生群体情感的启发和情绪的参与,重视对学生意愿和意志的不断激发和强化,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反复性和持久性关注和调节。总之,强调知、情。意、行的过程性和统整性。
二、“好习惯工程”实施内容
学校成立了“好习惯工程”策划小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学校教育目标进行了细致的调研、讨论,形成了小学“好习惯”养成内容序列的初稿,又通过教职工学术委员会和家长管理委员会进行议定,经过反复修改,形成最终的内容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习习惯,二是生活习惯,三是行为习惯。每一且部分由几项核心习惯组成,共计十八个好习惯,在不同的年级里重点养成不同的习惯,其他习惯全学段兼顾。
三、“好习惯工程”实施过程为了使活动更有针对性,学校与全国多所兄弟学校结“好习惯养成发展联合体”,共同研讨学生习惯养成的具体方法。
(一)好习惯我知道
分阶段落实好习惯内容的要求,各级部每落实一种习惯都要组织“好习惯”主题班会,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参与习惯养成活动的监督、指导、评价,召开家长管理委员会和专题家长会,共同研讨好习惯养成的方式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二)好习惯我养成
一是学生品德行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训练的结果,而是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结果,用鲜活的事例来分析这些制度和规范,认同这些规范,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限制。因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灵对话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自己行为习惯的优劣,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并用意志与毅力去克服它。有的同学把自己的不良习惯写在自己的书上,有的写在文具盒里,有的告诉好朋友让好朋友监督自己。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交流讨论,分析陋习形成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最终使‘好习惯”的内容深入学生心灵。
二是在德育课堂中渗透好习惯。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尝试了生活德育、细节德育等形式,还开创了德育看台、影像反思、德育启迪、班主任沙龙等栏目。例如,我校每学期定期举办班主任汝龙活动,研讨好习惯养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交流,以提高年轻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每节课都渗透“好习惯’,让学生对养成“好习惯”做有更入心入脑的认识,有效地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逐步实现了自我完善,切实做到了“让生活充满德育,把德育变成习惯”
三是在督查中强化好习惯。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在习惯养成教育的最初阶段学生还没有真正将好习惯变成一种自觉地行为时,必须结合有效的督查,使学生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行为。
四是在家庭生活中巩固好习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家长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网络,我们开展“习惯养成进家庭”活动。
(三)“好习惯工程”活动评价
1.对教师的管理评价
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科学管理与悉。已指导。为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学校将“好习惯工程”的养成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针对习惯养成较好的班级给予表彰,并列为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指标。
2.对学生的落实评价
为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成立了学校好习惯PK营,并设计了十八种精美的好习惯卡,凡累计够一套好习惯卡的同学,可持套卡到“好习惯阳光PK营”办公室登记,兑换“一星级好习惯少年”证书,依此类推,最高可评为“五星级好习惯少年”,对这些学生,学校将授予“金星少年”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章,进行隆重表彰。通过评比不仅在学生中间树立了学习榜样,更促进了获得好习惯卡的学生的行为内化,最终为养成好习惯提供了保障。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实践,我校学生的习惯养成初见成效。上课习惯、书写习惯集会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坐立行仪态端庄,大方得体,课前准备整齐有序,听课坐姿端正,书写规范标准,作业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校园里洋溢着积极、热情、比学赶优的良好氛围,老师们仿佛看到了学校的希望,责任心增强了,创新的教育方法层出不穷。良好的班风、学风正在逐步形成。
“好习惯工程”是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只要方向不变,只要矢志不渝,我们必定会探索到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找到更为科学和艺术的方法,成就学生的优良品行,为学生开启人生成功的大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好习惯工程”实施理念
“好习惯工程”遵循儿童德育原则,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确定以“近、实、小”为原则,强调了循序渐进、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强调习惯养成从学生的身边事、日常事做起。在习惯养成方法与过程上重视学生对好习惯的认知、熟记和辨析,重视对学生群体情感的启发和情绪的参与,重视对学生意愿和意志的不断激发和强化,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反复性和持久性关注和调节。总之,强调知、情。意、行的过程性和统整性。
二、“好习惯工程”实施内容
学校成立了“好习惯工程”策划小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学校教育目标进行了细致的调研、讨论,形成了小学“好习惯”养成内容序列的初稿,又通过教职工学术委员会和家长管理委员会进行议定,经过反复修改,形成最终的内容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习习惯,二是生活习惯,三是行为习惯。每一且部分由几项核心习惯组成,共计十八个好习惯,在不同的年级里重点养成不同的习惯,其他习惯全学段兼顾。
三、“好习惯工程”实施过程为了使活动更有针对性,学校与全国多所兄弟学校结“好习惯养成发展联合体”,共同研讨学生习惯养成的具体方法。
(一)好习惯我知道
分阶段落实好习惯内容的要求,各级部每落实一种习惯都要组织“好习惯”主题班会,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参与习惯养成活动的监督、指导、评价,召开家长管理委员会和专题家长会,共同研讨好习惯养成的方式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二)好习惯我养成
一是学生品德行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训练的结果,而是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结果,用鲜活的事例来分析这些制度和规范,认同这些规范,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限制。因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灵对话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自己行为习惯的优劣,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并用意志与毅力去克服它。有的同学把自己的不良习惯写在自己的书上,有的写在文具盒里,有的告诉好朋友让好朋友监督自己。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交流讨论,分析陋习形成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最终使‘好习惯”的内容深入学生心灵。
二是在德育课堂中渗透好习惯。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尝试了生活德育、细节德育等形式,还开创了德育看台、影像反思、德育启迪、班主任沙龙等栏目。例如,我校每学期定期举办班主任汝龙活动,研讨好习惯养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交流,以提高年轻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每节课都渗透“好习惯’,让学生对养成“好习惯”做有更入心入脑的认识,有效地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逐步实现了自我完善,切实做到了“让生活充满德育,把德育变成习惯”
三是在督查中强化好习惯。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在习惯养成教育的最初阶段学生还没有真正将好习惯变成一种自觉地行为时,必须结合有效的督查,使学生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行为。
四是在家庭生活中巩固好习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家长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网络,我们开展“习惯养成进家庭”活动。
(三)“好习惯工程”活动评价
1.对教师的管理评价
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科学管理与悉。已指导。为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学校将“好习惯工程”的养成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针对习惯养成较好的班级给予表彰,并列为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指标。
2.对学生的落实评价
为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成立了学校好习惯PK营,并设计了十八种精美的好习惯卡,凡累计够一套好习惯卡的同学,可持套卡到“好习惯阳光PK营”办公室登记,兑换“一星级好习惯少年”证书,依此类推,最高可评为“五星级好习惯少年”,对这些学生,学校将授予“金星少年”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章,进行隆重表彰。通过评比不仅在学生中间树立了学习榜样,更促进了获得好习惯卡的学生的行为内化,最终为养成好习惯提供了保障。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实践,我校学生的习惯养成初见成效。上课习惯、书写习惯集会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坐立行仪态端庄,大方得体,课前准备整齐有序,听课坐姿端正,书写规范标准,作业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校园里洋溢着积极、热情、比学赶优的良好氛围,老师们仿佛看到了学校的希望,责任心增强了,创新的教育方法层出不穷。良好的班风、学风正在逐步形成。
“好习惯工程”是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只要方向不变,只要矢志不渝,我们必定会探索到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找到更为科学和艺术的方法,成就学生的优良品行,为学生开启人生成功的大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