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儿童早期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 曹洪花 门 赟

【机构】 沂源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所有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的材料中都提到了“孩子是自然的美术家”或“天生的绘画家”。孩子们的身上蕴藏着巨大的美术潜能,我们应该看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决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的美术技能和素质,它涉及到儿童的社会感、认知能力、个性发展和审美价值取向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早期美术教育  潜能  家庭教育 训练
  1、让快乐和美始终伴随孩子的生活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对于儿童早期美术教育来说,美术所负担的使命,就是充分挖掘每个儿童的爱美术的天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对美术的兴趣,逐步提升稳定、持久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因此,儿童早期美术教育中的教学活动,首先应着眼于让孩子在美术的活动中体验乐趣,享受美术的美,而不是对成果的期待,儿童早期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简单的涂鸦提高对美术的色彩感受与兴趣;其二,学习和模仿画家的作品增强对美术基本知识的掌握,获得成功感;通过参加各种美术绘画比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参与活动的创作中愉悦身心,获得美术的情感体验。儿童的一切艺术活动,都应该看成是一种创造,不得刻意追求画面效果的准确性,教师的评价重点要放在活动的过程上。
  2、美术教学应当注重每个孩子美术潜能的开发
  在所有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的材料中都提到了“孩子是自然的美术家”或“天生的绘画家”。孩子们的身上蕴藏着巨大的美术潜能,著名教育家铃木先生就深信“环境比遗传更能使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他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他愿意,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众多的儿童美术教育家也一致主张给儿童创造一个“丰富的美术环境”认为这样就能造就具有美术才能的儿童,使儿童热爱美术。所以,教师和家长要给孩子们发展这种潜能的机会。
  3、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家庭是最好的美术学校,也是孩子美术学习的第一步,虽然说不能像音乐那样进行胎教,但是怀孕的妈妈多看一些世界名画家作品以愉悦自己的身心,陶冶自己的情感对胎儿的发育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学龄前儿童如果能够在家庭美术教育中进行大量的涂鸦练习,可以使儿童“动手、动脑、动眼,调动了多种感官的活动,刺激大脑的发育,同时促进儿童的注意、记忆、观察、想象、思维、理解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无数家庭教育成功的例子已经做出了证明,英国的沃特豪斯、徐悲鸿、吴冠中他们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美术教育,然后经过后天的系统学习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家庭美术教育早期性的重要作用,尽力为儿童营造家庭美术教育的良好环境,是父母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美好 、愉悦的亲子活动,使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美术变成启发儿童智能的桥梁,达到用美术开发儿童早期智力的作用。
  4、重视儿童的创造性训练
  美术创造性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儿童用自己创造的图案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创造性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良好的观察训练。美术是视觉艺术,所有的美术表现与创造都离不开良好的视觉观察,所以老师和家长可以从培养儿童的视觉观察能力进行训练,比如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注意周围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帮助儿童分析他们的形状、颜色,积累怎样观察各种物像的的经验,然后逐渐过渡到美术作品的欣赏上去。
   2)系统的记忆训练。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忆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很多,首先要指导儿童养成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的习惯,然后加以记忆,使用起来既不凌乱也节省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在构图训练时,要培养学生的系统化记忆能力,要学会对各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摆放,从而使画面更完美。在绘画过程中要对儿童多进行重复记忆的训练,来刺激他们的记忆能力,也就如同赫伯(Donald Hebb)在詹姆斯的“两段记忆法”所说的“原初记忆”与“第二次记忆”的理论,指的是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将时段记忆信息经过加工、复制、控制而形成长时记忆。在欣赏和评析中对儿童绘画能力进行连锁性记忆训练,把各方面更好的联系起来开发我们的美术课堂,进而使我们的儿童在课堂中的记忆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3)艺术形象思维训练。要积累丰富的表象形象思维必须以表象为基础 ,抓住直觉、类比、联想、想象、幻想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活动,这需要多方位观察,去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料、动态等特点 ,在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象 ,以便儿童能创作出较好的作品。只有通过观察———分析———认知 ,才有可能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加工 ,改造产生新的形象 ,展开丰富的联想 ,创造出更新、更美、更奇的作品。所以,,要让儿童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观察自然界中的日出、日落、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右脑主管形象思维 ,与知觉和空间判断有关 ,具有音乐的、图像的、整体性和几何空间鉴别能力,对复杂关系的处理远胜于左半球。
  4)想象能力的训练。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尤为重要,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5)审美能力的训练。
  审美教育应在孩子还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这个时候可以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玩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从对大自然各种形象的感受与遐想到生活中丰富的感性材料的观察活动,再到通过自己的能力亲手试一试,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在这期间认识了美,感受了美,创造了美。
  儿童美早期术教育在我国历史并不长,还有许多待研究的新课题需要广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去挖掘和探索,这一时期是孩子的智力启蒙时期,美术教育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如边涂鸦边进行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渗透,并逐步引导儿童进行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从而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应该看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决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的美术技能和素质,它涉及到儿童的社会感、认知能力、个性发展和审美价值取向培养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代人是否健康成长的问题,所以,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共同探讨,使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