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作者】 常 伟
【机构】 田柳一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正确观察化学实验,对于认识物质的性质、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动手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几点做法: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营造良好的观察情景,培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全面观察,要勤于观察,善于思维。
关键词:明确目的 营造情景 多种感官 全面观察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观察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正确观察化学实验,对于认识物质的性质、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动手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些年来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是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实验目的,注意观察内容
化学实验离不开化学仪器和药品。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不看“门道”的现象。因此,观察化学实验是,首先要注意引导观察所用的仪器、仪器特点、作用及装配顺序,同时要留心实验前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及实验后生成物的物理性质等。只有明确了“观察什么”,才能为“怎样观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兴趣,营造良好的观察情景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有实际意义的心理部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其次在观察某个对象之前,要配合一些必要的环节,例如讲故事、说谜语、介绍科学家的发明成果、自制模型和电教片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观察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大不同。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现象较多,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因此在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如在学生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前,首先在黑板上总结出观察相关提纲:①反应的颜色、状态?②反应的条件?③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物质的变化?④试管口有何现象?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由于学生在实验前明确了这些任务,所以实验时他们就能够比较准确、全面地进行观察,并且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
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应当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即:①反应前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②反应中的反应条件和伴随反应产生的现象;③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不仅能准确、全面地完成观察任务而且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四、要充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全面观察
观察化学实验想象,要求实验者充分发挥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必要时还有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例如: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就要用鼻子闻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气味,同时也有必要用手感知燃烧过程所放出的热。再如,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就可以通过手感来确定反应是否放热,通过眼观来确定有气体生成。总之,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整个现象,也因此才能通过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维
实验是手脑并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等,可以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因此,观察化学实验必须与动脑思考相结合,没有思考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只有善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实验的目的。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为例,我们在观察时,必须要对反应前后的物质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从而明确两个问题:1、反应后生成了不同于固体石灰石的新物质——氯化钙;2、这个反应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种新的变化。明确了上述两点,我们就不难得出化学变化这个概念,同时也为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善于对实验过程和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既有助于掌握实验内容,也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智力,为今后个人实验与钻研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必须从观察第一次化学实验开始,就养成“观后思”的习惯。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就应该思考下面的问题:为什么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水中拿出导管,再撤去酒精灯?只有将以上问题弄清楚之后,这个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真被我们所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观察化学实验必须掌握方法,立足于“思”,着眼于“观”, “观”与 “思”紧密结合,是观察化学实验的要领所在。教学实践表明:质疑和悬念也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明确目的 营造情景 多种感官 全面观察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观察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正确观察化学实验,对于认识物质的性质、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动手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些年来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是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实验目的,注意观察内容
化学实验离不开化学仪器和药品。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不看“门道”的现象。因此,观察化学实验是,首先要注意引导观察所用的仪器、仪器特点、作用及装配顺序,同时要留心实验前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及实验后生成物的物理性质等。只有明确了“观察什么”,才能为“怎样观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兴趣,营造良好的观察情景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有实际意义的心理部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其次在观察某个对象之前,要配合一些必要的环节,例如讲故事、说谜语、介绍科学家的发明成果、自制模型和电教片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观察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大不同。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现象较多,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因此在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如在学生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前,首先在黑板上总结出观察相关提纲:①反应的颜色、状态?②反应的条件?③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物质的变化?④试管口有何现象?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由于学生在实验前明确了这些任务,所以实验时他们就能够比较准确、全面地进行观察,并且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
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应当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即:①反应前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②反应中的反应条件和伴随反应产生的现象;③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不仅能准确、全面地完成观察任务而且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四、要充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全面观察
观察化学实验想象,要求实验者充分发挥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必要时还有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例如: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就要用鼻子闻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气味,同时也有必要用手感知燃烧过程所放出的热。再如,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就可以通过手感来确定反应是否放热,通过眼观来确定有气体生成。总之,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整个现象,也因此才能通过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维
实验是手脑并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等,可以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因此,观察化学实验必须与动脑思考相结合,没有思考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只有善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实验的目的。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为例,我们在观察时,必须要对反应前后的物质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从而明确两个问题:1、反应后生成了不同于固体石灰石的新物质——氯化钙;2、这个反应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种新的变化。明确了上述两点,我们就不难得出化学变化这个概念,同时也为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善于对实验过程和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既有助于掌握实验内容,也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智力,为今后个人实验与钻研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必须从观察第一次化学实验开始,就养成“观后思”的习惯。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就应该思考下面的问题:为什么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水中拿出导管,再撤去酒精灯?只有将以上问题弄清楚之后,这个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真被我们所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观察化学实验必须掌握方法,立足于“思”,着眼于“观”, “观”与 “思”紧密结合,是观察化学实验的要领所在。教学实践表明:质疑和悬念也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