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正文

浅谈我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技巧

【正文】

浅谈我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技巧

        梁红梅(高级讲师)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学校    邮编 153000

【摘要】本文是作者总结了二十多年的财会教学经验,对《基础会计》学科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出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运用朴实易懂的语言,降低了初学者学习会计技能的门槛。这些授课技巧在教学中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会计主体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的分类  账户记账方向 资产的分类 错账更正方法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此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会计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好它非常重要。扎实学好《基础会计》,学生就可以在小型企业做简单的会计工作了。

我在中职学校任《基础会计》课多年,而且长期担任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培训班的《基础会计》课的考试辅导。《基础会计》虽然是会计专业中比较简单的课程,但它却是最难学的一门课,也是最难教的一门课,万事开头难。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学生从《基础会计》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的学习,难度是有的,况且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不好,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也少,导致中职财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困难重重,而该门课对于财会专业来说又相当重要,财会学生如果《基础会计》课学不好,以后学习其他会计课程时将会寸步难行。基于以上情况,我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仔细研究学生,认真琢磨,总结了一些授课技巧,在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给同行和学习者一点启示,现阐述如下,不当之处,也请批评指正:

一尽量运用通俗语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中职学生不但文化基础差,而且现在的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家长比较娇惯,不用说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他们不具备,就连一些基本生活经验也没有。一次,我在讲“某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100000元,存入银行。”做会计分录时,一位学生突然问我:“老师,那这个企业瞎折腾啥呢?从银行取得钱,又存回去”学生的提问弄得我哭笑不得。因此,我也认识到了讲该门课时,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要有耐心,详细给学生讲解。所以我常常用通俗的例子给学生讲解复杂的知识,来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比如当我讲到企业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金时,担心学生对这项业务不理解,于是举例讲解:企业就向一个家庭,我们中国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以备不时之需。企业每年年底赚的钱也不能都花光,也要积累(储存)一部分,以备用于后期的亏损弥补。所以企业应从盈利的年份最低按净利润的10%提取的积累,就形成了盈余公积。这样学生就能理解盈余公积账户的含义和应用了。

   刚开始讲《基础会计》时,我认为会计基本假设比较难理解。而其中的“会计主体”假设对初学者来说更难理解。我用自己的语言这样向学生介绍“会计主体”的:会计主体就是我们为谁记账。比如甲企业用银行存款向乙企业购买原材料,如果甲企业是我们的会计主体,则记录银行存款减少,如果乙企业是我们的会计主体,则记录银行存款的增加。用这种通俗的语言讲解,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我对《基础会计》教材的各章节的课时的分配是前重后轻。《基础会计》的前三章的讲解速度一定要放慢。一般《基础会计》教材的前三章的内容都是:总论(包括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试记账。这三章我把它叫做学好基础会计的工具内容,不掌握这一工具,就学不会编制各种会计分录和会计报表。

三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容的讲课技巧。我用下列图标给学生做演示:

会计对象  SHAPE  \* MERGEFORMAT

(能用货币计量    (6个)    

 的经济活动)

对于六个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类以及会计科目的含义和分类重点讲解。学生经常把会计科目分类中的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中的费用支出科目相混淆,因为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我就采取文字讲解和图解相结合的办法给学生深入讲解:损益类科目是用来计算企业利润(亏损)的。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与企业的损益(利润)计算无关。图解及举例如下:

材料采购 SHAPE  \* MERGEFORMAT

 10000    9000   8500     8000       7600

 我假设一企业3月份采购材料10000元,本月材料入库9000元(1000元材料尚在途中),本月生产领用材料8500元,月末生产完工产品8000元,月末销售了成本为7600元的产品。月末该批产品的出售取得的收入为11000元。那么该月该批产品的毛利润(忽略其他费用)为11000-7600=3400元。不是11000-8500=2500元。这样学生便清楚了计算毛利润(损益)是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的差,而不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去生产成本,这两者是不配比的。用来计算利润(损益)的科目才是损益类账户,所以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账户,而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则不是损益类账户,而是成本类账户。这样,即使没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学生也很快就能把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中的成本费用类科目区别开来了。同时,我们也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学生初学《基础会计》时对于资产中的债权科目和负债中的债务科目易混淆,于是我重点介绍了资产的分类,一般的教材对于资产的分类都是按照流动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我还要向学生再介绍一种按资产的内容分类,把资产分为三类:财产、权利、无形资产。我把财产解释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如原材料、库存现金、库存商品等);权利包括债权和投资权,权利就是我们的资产。各种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等)是我们向对方收取欠款的权力,所以应收款项是我们的资产,而应付款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是我方欠对方的账款,所以应付账款是我方的负债。而预付账款是我们向对方索取资产的权利,所以预付账款是我会计主体的资产。明确各会计科目属于哪个要素,为学生掌握记账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账户记账方向的授课技巧。初学基础会计的学生对于账户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很容易混淆。我按照下列方式讲解:

 先让学生了解会计动态平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然后把这一等式变形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最后告诉学生等号左侧即资产类和成本费用及支出类的账户一般是左方(借方)记增加数。右方(贷方)记减少数;等号右侧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是右方(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也就是账户所属的要素在等号的哪一侧哪方就记录增加数,反方则记录减少数。这一讲课方式,使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基础会计》最重要的记账方法基础内容。

五 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先后顺序把会计分录给学生归纳总结出来。这些会计分录包括(1)筹资(包括股权筹资、债券筹资以及企业初始股权筹资和后续股权筹资的会计分录),(2)采购(3)原料入库(4)生产过程的会计分录(包括生产消耗原材料、消耗人工、其他费用,及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5)产品完工(6)产品销售(7)结转损益,计算所得税(如果盈利)(8)结转净利润(9)利润分配(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分配投资者利润、结转利润分配数)。

六 错账更正方法的授课技巧。会计上专门的错账更正方法方法有三种: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更正法。初学者对于三种错账的更正方法的的应用条件容易混淆。我便编制了下列一张表,帮助学生记忆,学生听我讲完这张表一次就会记牢。该表如下:

 

种类

     错误出处

 

错账更正方法

记账凭证

账簿

报表

  1

×

○或∨

把记账凭证撕掉重填

  2

×

把报表撕掉重填

  3

×

 划线更正法

 

  4

×

 ×

 

1)会计科目错误

 红字更正法

 

2)金额错误(记大)

3)金额错误(记小)

 补充更正法

注释:×代表记账错误 ∨代表记账正确 ○代表还没有登记

   在讲解这张表时,我是这样陈述的:需要的主要工作是填制记账凭证、登记部分账簿和编制报表。这三个环节会出现各种组合的错误。运用的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各种出错的情形我都考虑进去了。第1、2中很简单不是会计专业错账更正法。第三种是会计在填制记账凭证时没有错误,但根据记账凭证填制账簿时出错,不论是账簿上的金额还是文字出错,都用划线更正法更正。当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同时出错时,又分为三种情况:前两种(科目记错和金额记大)都采用红字更正法,最后一种(金额记小)采用补充更正法。

以上是我个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介绍,在教学中运用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作者简介:梁红梅:女   1970年4月生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安丘县

           现任职学校:黑龙江省伊春林校

         职称: 高级讲师

                     学位:在读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会计

  • 【发布时间】2013/9/22 17:01:03
栏目导航
网站搜索

 

热门推荐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 电子邮箱:
  • 网 址:www.jiaoyuyj.cn
网站首页 | 期刊简介 | 栏目设置 | 投稿须知 | 新闻中心 | 期刊浏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教育研究》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