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解题之后的再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 苗振玉

【机构】 山东潍坊滨海开发区滨海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美国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将解题分成四个环节:“(1)弄清题意;(2)拟订计划;(3)完成计划;(4)回顾。”回顾,就是解题之后的再思考。它有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完善解题过程,有利于增强自我控制意识。可见,再思考是解题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可能碰到这种情形,有的题目在课堂上讲过,练习中做过。但很多学生遇到类似的题目,甚至原题,还是不能顺利的解决。这就是只注重学生完成题目,对解题后的再思考不加以重视,还未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结果。所以,我们应对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一方面,把学生在作业、练习、测试中的偏差和错误,及时的归纳、概括,找出典型问题和普遍问题,暴露其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找到“差错”的根源,从而能有效的纠正“差错”,预防“差错”。另一方面,有些题目虽然做出来了,但思路不够顺畅,做的特别勉强,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很有可能做不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要加以积累,引导学生再进行辨析思考,从而找到其原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顺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通过解题之后的再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全文下载